2018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解析版◆考答案与试题解折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2分)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单糖可以被进一步水解为更简单的化合物B.构成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单体均为果糖C.细胞识别与糖蛋白中蛋白质有关,与糖链无关D.糖类是大多数植物体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考点】1: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专题】41:正推法:513: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分析】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多糖。单糖中包括五碳糖和六碳糖,其中五碳糖中的核糖是RNA的组成部分,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部分,而六碳糖中的葡萄糖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而核糖、脱氧核糖和葡萄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和乳糖,其中麦芽糖和蔗糖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乳糖是动物体内特有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其中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解答】解:A、单糖是不能再被水解的糖,A错误:B、淀粉、糖原和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B错误:C、细胞识别依赖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糖蛋白是由蛋白质和糖类组成的,C错误: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等有机物,并且植物细胞壁的结构成分也有糖类,因此大多数植物体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糖类,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糖类的分类、功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考生要识记和理解糖类的种类、功能以及动植物糖类的不同点等,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2分)脂质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作用B.蛇毒中的磷脂酶因水解红细胞膜蛋白而导致溶血C.摄入过多的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第1页1共38页D.胆固醇既是细胞膜的重要组分,又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考点】1N: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专题】41:正推法:513: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分析】脂质主要是由C、H、O3种化学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N和P.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1、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除此以外,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减压的作用:2、磷脂是构成包括细胞膜在内的膜物质重要成分:3、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这些物质对于生物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解答】解:A、脂肪具有缓冲作用,A正确:B、磷脂酶能分解红细胞膜的磷脂不分解蛋白质,B错误:C、反式脂肪酸是一类对健康不利的不饱和脂肪酸,它能干扰脂肪酸代谢,影响脂蛋白的形成,易造成血脂升高,从而增加动脉硬化风险,C正确:D、胆固醇既是细胞膜的重要组分,又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知识简单,考查脂质的种类及功能,只要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3.(2分)下列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内DNA的合成都需要DNA片段作为引物B.真核细跑内DNA和RNA的合成都在细胞核内完成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细胞内的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出蛋白质都需要DNA和RNA的参与【考点】27: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专题】44:对比分析法:523:DNA分子结构和复制:52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第2页|共38页2、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需要通过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需要DNA和RNA的参与。【解答】解:A、原核生物细胞中,DNA复制的起始必须先合成一段长度约为10个核苷酸左右的RNA分子作为引物,A错误:B、真核细胞内DNA和RNA的合成主要在细胞核内完成的,其次是线粒体和叶绿体,B错误:C、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细胞内的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D、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需要通过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所以需要DNA和RNA的参与,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DNA复制、基因表达、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过程,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DNA复制、基因表达的场所和条件,掌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结果和结论,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2分)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考点】B3: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B5:基因频率的变化【专题】41:正推法:52E:生物的进化【分析】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2、保持基因平衡的理想状态要满足5个条件:①种群足够大:②种群中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③没有突变发生:④没有新基因加入:⑤没有自然选择。此时各基因频率和各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解答】解:A、同一个群体携带同种基因的杂合子比例高,近亲繁殖时可以提高该种基因纯合的比例,A正确:B、突变的有害还是有利取决于其生存的环境,有害变异在环境改变时也可以成为有利变第3页|共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