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生物试卷(江苏)(解析卷)

第1页 / 共34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4页 / 共34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2014年高考生物试卷(江苏)(解析卷)-初高中资料试题文库
2014年高考生物试卷(江苏)(解析卷)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THE END
2014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解析版◆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3分)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及其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A.RNA分子中可能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B.每个AD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C.血红蛋白中不同肽链之间通过肽键连接D.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考点】3C: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78: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7D: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分析】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RNA分子的分类和结构,DNA分子与RNA分子在结构上的异同点,蛋白质的结构,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答】解:A、RNA中可能含有氢键,如tRNA中存在氢键连接形成的RNA双链区,A正确。B、ADP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是一个,B错误:C、血红蛋白肽链中连接氨基酸残基的是肽键,不同肽链之间不是通过肽键连接,C错误D、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是通过氢键连接的,磷酸二酯键的作用是连接脱氧核糖核苷酸,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2.(3分)下列关于蛙胚胎发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细胞分裂不断增加细胞数量,并在一定时期发生细胞分化B.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分裂,但不发生调亡C.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蛙胚的有机物总量不断增加D.发育过程中蛙胚从环境中获得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逐渐增加【考点】S2: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分析】1、胚胎发育:受精卵→卵裂期→桑椹胚→囊胚→原肠胚。第1页1共34页2、卵裂期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细胞的数量不断增加,但胚胎的总体积并不增加,或略有缩小.3、细胞开始分化的时期是:囊胚期.【解答】解:A、胚胎发育是个体发育的一个阶段,在蛙的胚胎发育过程中,通过细跑分裂增加细胞数,并在囊胚期细胞开始分化,故A选项正确:B、胚胎发育过程中,有细胞的分裂,也进行着细胞衰老和调亡,故B选项错误:C.蛙胚胎发育的过程中,所需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受精卵,随分裂次数的增加,有机物的大量消耗,其总量不增反减,故C选项错误:D、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蛙胚从环境中获得的氧气,但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受精卵,故D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胚胎发育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胚胎发育的过程,掌握细胞的生命历程,属于中档题3.(3分)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B.囊泡可以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C.分泌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D.内质网既参与物质合成,也参与物质运命【考点】27: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专题】41:正推法:51: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分析】1、细胞膜的功能:作为细胞边界功能,控制物质进出功能,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功能,2、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在核糖体上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中进行加工,以囊泡的形式运输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进一步加工、分类、包装,由囊泡运输到细胞膜,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解答】解:A、受体可能存在于细胞膜上,也可能存在于细胞内,A错误:B、由分析可知,囊泡可以由内质网运输到高尔基体,B正确:C、由分析可知,分泌蛋白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C正确:D、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和脂质合成的车间,同时也参与物质运输,D正确。第2页1共34页故选:A。【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4.(3分)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的是()A.孟德尔用山柳菊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B.范·海尔蒙特基于柳枝扦插实验,认为植物生长的养料来自土壤、水和空气C.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D.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考点】3G:光合作用的发现史:7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78: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7C:DNA分子的复制:81:孟德尔遗传实验,【分析】1、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选材正确,选择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豌豆的特点:(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解答】解:A、孟德尔用豌豆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故A选项错误:B、范·海尔蒙特基于柳枝扦插实验,认为植物生长的养料来自土壤和水,故B选项错误C、沃森和克里克以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提供的DNA衍射图谱的有关数据为基础,推算出DNA双螺旋结构,故C选项正确:D、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故D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发现史、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方法、过程及结论:识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构建过程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采用的材料及结论,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第3页|共34页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