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历史试卷(大纲版)(解析卷)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2012年高考历史试卷(大纲版)(解析卷)-初高中资料试题文库
2012年高考历史试卷(大纲版)(解析卷)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THE END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大纲版)事考答来与试想解析一、选择题1.(3分)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A.工作器具B.工作内容C.工作职责D.工作性质【考点】ZA:历史文化常识.【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汉时期主要的书写材料--简牍。【解答】古人用简牍时,如有错讹,即以刀削之,故古时的读书人及政客常常随身带着刀和笔,以便随时修改错误。因刀笔并用,历代的文职官员也就被称作“刀笔吏”。故选:A。【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秦汉时期主要的书写材料的了解。2.(3分)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A.防止官商勾结B.维持社会等级C.重义轻利D.重农抑商【考点】2M: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V4:唐太宗的历史功绩,【分析】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商业经济和唐太宗的历史功绩。考查唐太宗对工商业的政策。学生获取与解读信息、联系知识及分析、比较的能力。【解答】材料中唐太宗此话不但把工商业者归入“杂色之流”,而且杜绝了他们入仕为官的途径,不能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体现了统治者对工商业者的歧视,目的是要维持社会等级秩序,故B项正确。A,C两项与题干信息无关,应排除。题干没有反映对农业的重视,故D项不正确。第1页|共15页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