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试卷(海南)(解析卷)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2017年高考历史试卷(海南)(解析卷)-初高中资料试题文库
2017年高考历史试卷(海南)(解析卷)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THE END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历史试题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A.宗法制度的瓦解B.分封制度的崩溃C.等级制度的颠覆D.礼乐制度的破坏【答案】D【解析】周礼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诸侯墓中出土了九鼎,说明春秋时期礼乐制度的破坏,故D项正确。宗法制的瓦解和分封制的崩溃是在战国时期,故AB项错误,材料信息说明的是等级制度的破坏,不能说颠覆,故C项错误。【考点定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商周政治制度·礼乐制度【名师点睛】本题以春秋时期的诸侯墓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礼乐制度和宗法分封制盛行于西周、春秋时期破坏、战国时期崩溃瓦解,礼乐制度是西周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是为了维护和调和等级制度。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物格—知至一意诚一一心正一身修—家齐—国治一一天下齐”体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说明了修身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B项反映的是专制思想,故排除:C项强调向善的思想,故排除:D项强调的是个人的责任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考点定位】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个人修养的重要想【名师点睛】本题契合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热点,考查考生对个人修养重要性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第1页|共18页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