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历史试卷(北京)(空白卷)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2024年高考历史试卷(北京)(空白卷)-初高中资料试题文库
2024年高考历史试卷(北京)(空白卷)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THE END
北京市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本试参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古代玉器为礼之重器,孔子用玉比喻理想人格: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坚硬),知(智)也:廉(棱角)而不刿(割),义也:垂之如队(坠),礼也。这一比喻寄托了()A.隆礼重法的精神B.无为而治的理想C.修身明德的追求D.选贤任能的理念2.西汉官员朱邑,少时为舒桐乡啬夫,为政“廉平不苛”“存问耆老孤寡”“所部吏民爱敬焉”,后“举贤良为大司农丞…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上述材料可以印证西汉时期()①社会基层组织开始建立②中正官负责官员的考核③政府通过察举选拔人才④官吏为政注重优抚老弱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判”是古时官员断决狱讼的文本,也是唐代铨选官吏的考试科目之一。唐代的《龙筋凤髓判》是我国完整传世的一部判例集,通过模拟判例的形式陈述案例缘由,给出判决意见,并进行解释,为应试者提供了“判”的写作程式和方法。这说明唐代()A.以法为教,轻视了道德礼义B.重视家训,教化渗透至基层C.注重判例解读,提升官员司法素养D.强调司法实践,开创律例合编体例4.《永乐大典》辑录了先秦到明初的书籍8000多种,明成祖撰序:“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尽开物成务之道,极裁成辅相之宜,修礼乐而明教化,阐理至而宣人文…惟有大混一之时,必有一统之制作,所以齐政治而同风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总结性类书②明成祖标榜“文治”强调了图书的教化作用③国家统一为《永乐大典》的编纂提供了条件④《永乐大典》被明政府确定为儒学基础读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乾隆元年所纂《山东通志·田赋志》:“任之土者谓之赋,任之力者谓之役。今则滋生人丁己免其徭,而原额之丁又编入地亩,是无所谓役也。故以‘田赋’总之。”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地丁合并征收②丁银数额固定③百姓赋役免除④人身束缚加强第1页共9页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