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历史试卷(辽宁)(解析卷)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2023年高考历史试卷(辽宁)(解析卷)-初高中资料试题文库
2023年高考历史试卷(辽宁)(解析卷)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THE END
2023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择性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1955年,在今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出土一批西周青铜器,其中一件盂造型雅致、纹饰精美,刻有”匽侯”等文字。“厦侯”即为“燕侯”,是周初分封的诸侯,封地在蓟。这反映了()A.青铜器的普遍使用B.燕文化影响到辽西地区C.分封制的日趋完善D.诸侯祭祀礼仪活动频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在今辽宁省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上刻有“匽侯"等文字,而”厦侯"封地在蓟,也就是燕国,这反映了燕文化影响到辽西地区,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一件青铜器,无法体现青铜器的普遍使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分封制的完善,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诸侯祭祀礼仪活动的频率,排除D项。故选B项。2.《史记》注最有影响的是“三家注”,即南朝裴驷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今有学者认为,除“三家注"外,还应有第四家注,即考古学家的注。该学者意在强调()第1页|共21页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