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解析卷)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2019年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解析卷)-初高中资料试题文库
2019年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解析卷)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THE END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国家对社会控制能力较强,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因此战国后期秦国出现了一大批的水利工程,D选项符合题意。商鞅变法时期确立土地私有制,公田制度遭到破坏,A选项说法错误。铁质生产工具的普及只是水利工程发展的一个因素,并非主要因素,B选项排除。交通运输网络畅通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的准确把握。2.(4分)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解答】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统治的需要,C选项符合题意。第1页|共13页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