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历史试卷(江苏)(解析卷卷)

第1页 / 共24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4页 / 共24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2014年高考历史试卷(江苏)(解析卷卷)-初高中资料试题文库
2014年高考历史试卷(江苏)(解析卷卷)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THE END
2014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解析版◆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3分)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考点】34: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根据所学以及材料,A项说法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不够恰当。民贵君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而董仲舒的“屈民以伸君”显然是注重君主,违背了原始儒家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C、D两项中信息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而且与史实不符,应排除。故选:B。【点评】董仲舒的思想主张: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③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④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即三纲五常。2.(3分)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A.市的建置制度己有所调整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第1页1共24页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