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试卷(浙江)(1月)(解析卷)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2021年高考历史试卷(浙江)(1月)(解析卷)-初高中资料试题文库
2021年高考历史试卷(浙江)(1月)(解析卷)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THE END
2021年1月浙江省选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A.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分封制下,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并拥有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力,B正确:西周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A排除:分封制的对象主要分为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因此C错误:周朝存在时间是前1046年一前256年,D排除。故选B。2.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有: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社会关系方面,强调民的作用。下列观点中,对应两者的是A.“齐物”:“逍遥”B.“天行有常”:“仁政”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非攻”D.“制天命而用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答案】D【解析】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指的是荀子的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在社会关系方面,强调民的作用,指的是孟子的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故D项正确:A是道家的,排除A:天行有常没有突出人的地位,排除B:C是法家与墨家的主张,不符合题意。3.某博物馆收藏了一批古代铜镜,上有铭文:“郡举孝廉州博士,少不努力老大悔”“孝言之始孝为右”“居必忠必信”等。从这些铭文中无法确切获取的历史信息是A.郡县制B.察举制C.铜镜制造于西汉D.宣扬儒家伦理思想【答案】C【解析】第1页|共17页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