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德”的观念至少在西周己经产生,它既是一种个人的品德,又与天命有关。春秋时期,“德”的神秘意味开始减弱,更强调人的品德和理性,如文献记载:“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推崇文献中这一观点的先秦思想流派是()A.墨家B.兵家C.儒家D.法家【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文献观点“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的意思是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结合所学,春秋战国时期儒学产生并发展,儒学“崇德”,主张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主张“为政以德“德治”等等,所以推崇文献中这一观点的先秦思想流派是儒学,C项正确: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等,其主张与文献观点不太一致,排除A项:兵家内容主要是战争和治兵经验、战略战术等,与文献观点不太一致,排除B项:法家最大的特点是主张严刑峻法,与文献观点不太一致,排除D项。故选C项。+q30760678741442562.考古表明,战国至西汉初期,蜀地墓葬中蜀文化因素占主要地位,墓葬形式以船棺葬、狭长形土坑墓为主,随葬品也极具蜀地特征:至西汉中期,具有汉文化特色的长方形竖穴木椁墓成为主要墓葬形式,随葬品也有明显的关中特色。这反映出西汉中期()A蜀地墓葬出现平民化趋势B.蜀文化逐渐融入到汉文化中C.蜀地经济实力与关中相当D.蜀文化与关中文化交流有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战国至西汉初期,蜀地墓葬中蜀文化因素占主要地位,墓葬形式以船棺葬、狭长形土坑墓为主,随葬品也极具蜀地特征:至西汉中期,具有汉文化特色的长方形竖穴木椁墓成为主要墓葬形式,随葬品也有明显的关中特色。”可知,战国至西汉初期,蜀地墓葬中蜀文化因素占主要地位,至西汉中期,具有汉文化特色的长方形竖穴木椁墓成为主要墓葬形式,说明蜀文化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并融入汉文化之中,B项正确:西汉中期,蜀文化融入汉文化之中,而非平民化趋势,排除A项:根据蜀地墓葬的变化,无法判定其经济实力状况,排除C项:两地文化的融合,说明文化交流密切,而非有限,排除D项。故选B项。3.唐代宗始设枢密使,“初不置司局,但有屋三楹,贮文书而己。其职掌惟承受表奏于内中进呈:若人主有所处分,则宣付中书门下施行而己”。据此可知,当时的枢密使()第1页」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