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历史试卷(海南)(解析卷)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2014年高考历史试卷(海南)(解析卷)-初高中资料试题文库
2014年高考历史试卷(海南)(解析卷)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THE END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芳试(海南卷)历史解析精编版第I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君主无为而治B.强化血缘等级C.推行礼乐仁政D.实行严刑峻法【答案】D独家利【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材料属于韩非的话,其意为君主对于民众,危难时就要他们拼死作战,安定时就要他们尽力耕作,由此可知A强调无为不符合题意,B与题干无关,C、为儒家思想,所以AB、C都不正确,材料符合法家的主张,所以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法家思想2.“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A.礼制观念淡化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C.崇尚法家思想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答案】B014【解析】权必究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礼属于积极的规范,刑则属于消极的规范,两者相辅相成,共成一体的礼”:正面、积极规范人们的言行。“刑”:多指刑法和刑罚,对一切违法背礼行为进行处罚“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也。“这种礼刑互为表里,礼在则法在,礼失则刑补的状况,正是古人眼里的法律,所谓礼法是也。维护礼制属于儒家思想,强调刑法屠于法家思想,材料强调礼法的关系互为表里,没有可以突出哪一家,所以A、C、D,说法不正确,所以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汉代儒学特点(外儒内法)3.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女性地位低下B.婚姻讲究门第C.择婿方式独特D.大臣拉帮结派【答案】I第1页|共18页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