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解析卷)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2015年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解析卷)-初高中资料试题文库
2015年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解析卷)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THE END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考答来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3分)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考点】38: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重点了解儒家思想在政治上的主张。【解答】儒学是中国古代主流文化,是符合现实政治需要的正统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儒学家反对社会变革,故B项错误:从“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可知儒学家要求统治者向古代圣贤一样以完美的道德治国,体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政治要求,故C项正确:儒者称颂“三代”之美,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是希望统治者实现仁政、德治,实现儒学的治国理念,不是希望恢复先代的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本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的识记理解能力。要求对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不同阶段的发展变化,客观评价儒家思想。2.(3分)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第1页|共20页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