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试卷(天津)(解析卷)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2021年高考历史试卷(天津)(解析卷)-初高中资料试题文库
2021年高考历史试卷(天津)(解析卷)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THE END
2021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孔子认为“身正”是为政者的重要品质,“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韩非子主张立法者“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他们这是倡导统治者A.推行仁政B.以法治国C.规范行为D.监督民众【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可得出孔子强调要身正。根据“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可得出韩非子强调要遵守法律。二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要求人们要遵守规则,规范行为,C项正确:A项是孟子的,B项是法家的,排除AB项: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2.魏晋时期,一批书法家的书法艺术各具特色,如钟繇“每点多异”、王羲之“万字不同”,表明书法艺术的发展从自发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转折所依托的条件是A.书法实用性加强B.书法流派的统一C.竹简木牍的应用D.纸张使用的推广【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书法艺术的发展从自发进入自觉阶段所依托的条件主要是纸的改进,命名其有了更好传播的载体,D项正确:自发到自觉,其实用性减弱,排除A项:统一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竹简木牍的应用不利于书法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3.845年,唐武宗发布敕书,“汉、魏已(以)来,朝廷大政,必下公卿详议,博求理道,以尽群情”,此后事关礼法,“令本司申尚书都省,下礼官参议”。这表明唐武宗A.强调顺承前制B.反对改制创新C.意在削弱藩镇D.丧失决策大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汉、魏已(以)来,朝廷大政,必下公卿详议,博求理道,以尽群情”、“此后事关礼法,‘令本司申尚书都省,下礼官参议”可知,唐武宗顺承前制,在礼法方面,让群臣商议后再决定,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唐武宗顺承前制,“反对改制创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涉及中央决策,与“削弱藩镇”无关,排除C项:“丧失决策大权”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4.明初“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胡惟庸任丞相时,“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朱元第1页|共10页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