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天津卷)历史试题解析第I卷(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1.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图1图2A.铁力牛耕的出现B.耕犁技术的成熟C.精耕细作的开始D.单位亩产量提高【参考答案】B【解析】这道题放在高考历史第一题这个位置是很适合的,难度小给紧张高考气氛下的紧张考生吃了一颗“定心丸”,舒缓了一口气:原来高考题也不过如此。这是道老题目了,即使没有做过,这次也算是小学生“看图识字”了(而且图片出自课本,应该很熟悉)。由图片可知:耕田从蓄力到人力,从复杂到简单,反映的是我国古代耕犁技术走向成熟。A项是图一所反映的内容,却不能反映图一到图二这种变化:C项和D项虽然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变化,但是不能直接读图获得信息。2.《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参考答案】D【解析】看到“汉武帝”,会马上反映到时间信息,看到“《春秋》”自然也能联想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从此成为正统,地位空前提高。当然,这些都是课内所学知识,解题还是先要读懂材料的意思。从材料看,D项也是直接符合题意的。B项明显是西汉初年的现象,A、C都不能从材料中得出。3.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第1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