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历史试卷(安徽)(解析卷)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2015年高考历史试卷(安徽)(解析卷)-初高中资料试题文库
2015年高考历史试卷(安徽)(解析卷)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THE END
2015年安徽高考文综历史解析(精编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4分)12.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一一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竞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竞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己经形成【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本质的能力,对材料现象的准确分析是解题的关键,由材料中的“魏太子下车”可以判断是战国时期,“向一位新贵一一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等信息可以得出士阶层的不断煜起以及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A符合题意;B在材料中无体现;“他随时都能够再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说明忠君思想并不浓厚,再加上魏太子致意竟不回礼等,排除C、D。故选A【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背景一一士阶层的崛起【名师点睛】本题以情景史料的方式命题,角度比较新颖,突显了高考试题的人文化的特点,重在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能够高效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首先通过阅读史料,提炼出有效信息,然后结合已学知识综合判断即可。因此在备考复习过程中,需要考生加强在史料解读方面的训练,不断总结归纳,提升解题的能力。13.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湛,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A.地方无选举权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察举制的弊端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推举六名孝廉”可直接判断是汉朝推行的察举制,但材料中“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说明了察举制存在的一些弊端,即重门第,据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察举制是自下而上的地方举荐制度,排除A、D;B是九品中正制,不合题意,故选C。第1页|共11页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