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试卷(江苏)(空白卷)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2021年高考历史试卷(江苏)(空白卷)-初高中资料试题文库
2021年高考历史试卷(江苏)(空白卷)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THE END
2021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是供学习为吏者使用的识字课本。其末尾附录的两条魏律(颁布于公元前252年)规定:商贾和经营客店者“勿令为户”,不分给他们田地、房屋:派其从军,杀牛犒赏全军时,不给他们肉吃。由此可见A.魏律成为秦吏准绳B.强制耕战成效显著C.秦国实行以吏为师D.抑商思想影响渐广2.《史记·淮阴侯列传》:“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散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在这里,司马迁采用的史学方法是A.档案文献与现场考察结合B.口述资料与实地探访互证C.出土简牍与历史文献参校D.民间传说与墓志铭文比对3.唐代李逢吉作科举主考官时,一次性录取的几十位进士,均为出身贫寒的士子。他的政敌李德裕亦“颇为寒素开路”,以致被贬谪时,“八百孤寒齐下泪”。由此可知唐代科举A.加强了君主集权B.促进了阶级流动C.消除了门第观念D.激化了政治矛盾4.明代中叶,很多文学家大力推崇抒情写景的盛唐诗风,认为诗当“畅达情丝、感发志气”,概评“宋人主理作理语,于是薄风云月露,一切铲力不为”,使人不复知诗,这说明当时A.文人创作重心转向诗歌B.程朱正统地位受到质疑C.不同诗歌风格相互交融D.诗歌力图突破理学束缚5.乾隆年间,淮扬文风达到鼎盛,“邗上时花二月中,商翁大半学诗翁”,商人与文人交相唱和,天下文人稍能言诗,辄思游食扬州,以至有“扬州遍地是诗人”之说。这种情况表明A.商业发展影响社会风气B.八股取士扩大诗人群体C.重学风气提升文人素养D.财富增加助长奢侈之风6.如表中的评论反应出当时1875年《申报》文人当“效思于农工商贾之事”1875年《申报》“西人之为商为工农者,固无不兼习文字也。”1881年《万国公报》农夫“用其力于植树之法、机器之耕,则利益广矣”。A.社会分工日益精细B.农商皆本成为共识C.工商致富备受推崇D.职业观念发生变化第1页|共6页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