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历史试卷(重庆)(解析卷)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2015年高考历史试卷(重庆)(解析卷)-初高中资料试题文库
2015年高考历史试卷(重庆)(解析卷)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THE END
2015年重庆高考文综历史解析(精编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12题,48分)1.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提出了“使私不害公,馋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顾毁誉”的主张。此主张旨在()A.废除世卿世禄制B.整顿官场风气C.削弱王室的特权D.废除分封制【答案】B【解析】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要求官员们不要因私而损害公家利隘,统治者不要因馋言而使得忠心的人而受到伤害,官员们在言语与行为上不人苟同他人,所以答案B项正确。其他三项都是无关项,明确主张废除废除世世禄制是在商鞅变法时期,故A项错误;削弱王室的特权材料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吴起强调官员的言行要符合社会道德约束,而非地方政治制度的变革,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历史上重大改革·中国古代的变法·吴起变法【名师点睛】本题表述较为简单,以史料的形式命题,以吴起改革内容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正确译并正确理解其主旨,进而得出正确的答案。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对史料的准确解读,特别是文言文的史料选择题,这也是学生较为吃力的地方,在平时的训陈中需要不断的总结。本题对学生能力考查层次中等,体现了高考试题的特点。2.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廊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A.杜牧B.孟浩然C.杜甫D.白居易【答案】C【解析】本题首先要确定材料内容中唐诗的特点,然后再依据四位唐朝诗人诗风特点来除错误项,最后再依据诗人生活的时间来确定正确的答素。杜牧是晚唐诗人,在时间上与材料内容不符,所以除。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人,而材料内容是史实的真实反映,属于现实主义诗的特点,符合杜甫诗的特点,在时间上也相符合。白居易在时间不符合,他出生在安史之乱后。故答案选择C项。【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唐诗的发展【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判断推理型选择题,以固有的材料史料为切入点考查学生阅读与理解能力是高考试题突出的特点,本题以杜甫的诗为切入点,灵活的考查了古代政治史及文化史的相关内容,难度不大,但考查学生的能力比较全面深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史料信息的准确提炼,然后依据题干中主旨,联系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获取正确答案。第1页|共11页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