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解析卷)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2016年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解析卷)-初高中资料试题文库
2016年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解析卷)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THE END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事考答来与试想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考点】A4: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A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A7: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查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民族工业的影响。【解答】材料反映中国的生活用品都被外国市场占领,说明日常生活也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项说法错误,C项正确。B项时间点与历史不符,应排除。D项材料体现不出,应排除。故选:C。【点评】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1、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和人才、技术、市场、思想观念的准备。2、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步履维艰。3、由于其先天的不足和列强的压制与掠夺,造成民族工业在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上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4、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第1页|共19页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