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江苏)(解析卷)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江苏)(解析卷)-初高中资料试题文库
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江苏)(解析卷)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THE END
2013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事考答案与试题佩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3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高立引吭高歌位俪泣瀣一气B.稂莠锒铛入狱闼苑书声琅琅C.孩提骇人听闻尸眩言简意赅D.遗赠功亏一篑匮乏振聋发聩【考点】11:字音.【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的形声字的字音。试题所给出的这几组形声字,每组它们的声旁都相同,但它们的读音则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利用排除法排除错误选项即可。【解答】A组“亢”与“伉”读音相同,kdng“吭”读hdng:“沆”读hdng:B组“稂”“锒”和“琅”读音相同,读l6ng:“阆”读ldng:C组“孩”和“骸”读音相同hdi:“骇”读hdi:“赅”读gdi:D组读音全相同,ku1.--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在复习中要加强形声字的积累。2.(3分)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A,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B.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C.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D.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第1页|共23页【考点】18:成语.【分析】做这类题:一要弄清成语来源,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切忌望文生义:二要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三要注意成语运用对象的范围,【解答】(1)句,“欣赏…,却忽略了…”这一具体的语境,就应选择“买椟还珠”,其意思为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2)句“不管我们在…哪一条路上行走,最终都必然…相逢”,可知应选“殊途同归”,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而“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3)如履薄冰,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如临深渊,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前者侧重谨慎,后者侧重戒心。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弄清楚成语使用不当的四个方面:对象搞错、望文生义、语境不合、褒贬失当,提高辨别能力3.(4分)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答: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更容易一。【考点】86:理解句子【分析】本题要求用平实的语言表述句子的含义,一方要注意把握具体的语境,另一方面要注意划线句中哪些是形象的说法,分别指向什么,如何用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来【解答】划线句前有一个语境“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可见老者的话是对抱怨环境的青年人的劝勉:划线句老人是用“穿上一双鞋子”和“在全世界铺上红地毯”类比,说明与其抱怨环境不如改变自己.参考答案: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更容易,【点评】本体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主要指能恰当地使用语言,符合具体语境和语体的要求。4.(5分)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比第2页1共23页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作品20岁前21-2526-3031-3536-4041-45人数岁岁岁岁岁年龄处女作72人95人36人7人代表作8人31人96人50人25人【考点】87:图文、表文转化【分析】图表转换题一般按以下步骤答题:第一步,认真审题,明确要求第二步,认读图表,捕捉信息.第三步,依据要求,规范作答【解答】本题题目中有答题过程的提示,即比较表格中的两组数据,也有答题方向的指示,即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总结出一个结论.表格中主要反映出两个方面的内容:作家的年龄和作家在各个年龄段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人数.“渐至成熟”也就是指作家从开始创作(发表处女作)到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发表代表作)这之间的一个过程.在分析数据的时候,要注意两个极值“95”和“96”,因为我们概括时考虑的是大部分人的情况,“95”是处女作发表的人数,“96”是发表代表作的人数,由此可看出绝大部分作家从开始创作到成熟的时间是10年左右,由此得到结论:大多数作家需要十年的创作积累,才能进入创作成熟期.(注意这里用“大多数”,体现用词的准确性,不能过于绝对化.)参考答案:大多数作家需要十年的创作积累,才能进入创作成熟期,【点评】本题考查概括压缩的能力~-图文转换二、文言文阅读(19分)5.(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第3页|共23页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