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化学试卷解析考生注煮: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问120分钟·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3.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第I卷(共66分)考生注意: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并用2B铅笔正确涂写准考证号和校验码。2.第I卷(1一22小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2B铅笔涂黑。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答案不能涂写在试卷上,涂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0-16Na-23Mg-24A1-27S-32V-51Cr-52Mn-55Fe-56Cu-64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1.下列措施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是A.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B.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C.利用潮汐能发电D.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答案:B【解析】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只能降低交通工具的使用效率,增大化石燃料的用量,从而增大能量的消耗,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目的,故选B项。2.以下表示氢原子结构的化学用语中,对电子运动状态描述最详尽的是IsA.:HeBC.1s2D.答案:D【解析】A项只能表示最外层电子数,B项只表示核外的电子分层排布情况,C项具体到亚层的电子数,而D项包含了电子层数、亚层数以及轨道内电子的自旋方向,故该项正确。3.有机物的种类繁多,但其命中是有规则的。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A.CH2CH2CH2CH21,4-二甲基丁烷B.CHCHCH=CH23-甲基丁烯CH3CHCHC.CH,CH2CHCH32-甲基丁烷D.CH2C-CH2C1二氯乙烷CH?答案:C【解析】A项应为正己烷,B项没有指明双键的位置,D项应注明氯原子的位置。第-1-页1共17页4.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其原因是①幕布的着火点升高②幕布的质量增加③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④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A.①②B.③④C.③④D.②④答案:C【解析】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能降低火焰温度,并且分解产物氯化氢和氨气能隔绝空气,均破坏了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故能使幕布不宜着火。5.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B.会产生新的物质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答案:C【解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表现为有新物质生成,而化学变化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在反应前后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故C项错。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高考资源测www.ks5u.com6.下列实验装置不适用于物质分离的是D答案:D【解析】A项可用于互不相溶液体的分离,B项可将容易升华的物质分离出来,C项可用于降温结晶。D项并非蒸馏分馏操作示意图,只有当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时才能用于沸点不同物质的分离。7.在下列变化①大气固氮②硝酸银分解③实验室制取氨气中,按氮元素被氧化、被还原、既不被氧化又不被还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③①②答案:A【解析】大气固氮是指在放电条件下将游离态的氮气转化为一氧化氮的过程,氮元素被氧化。硝酸银分解过程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实验室制氨气的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项正确。8.在通常条件下,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排列正确的是A.熔点:CO2>KC>SiO,B.水溶性:HC>H,S>SO2第-2-页1共17页C.沸点:乙烷>戊烷>丁烷D.热稳定性:HF>H2O>NH3答案:D【解析】一般地,原子晶体熔点很高,离子晶体熔点较高,分子晶体熔点较低,A项错。二氧化硫的溶解度大于硫化氢,B项错。随着碳原子数增多,烷烃的沸点升高,故C项错。非金属元素的得电子能力越强,即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D项正确。9.迷迭香酸是从蜂花属植物中提取得到的酸性物质,其结构OH如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OHA.迷迭香酸属于芳香烃B.1mo1迷迭香酸最多能和9mo1氢气发生加成反应C.迷迭香酸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取代反应和酯化反应D.1mo1迷迭香酸最多能和含5 mol Na0H的水溶液完全反应COOH答案:C【解析】烃是指只含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迷迭香酸中含有氧元素,故A项错。1分子迷迭香酸中含2个苯环,1个碳碳双键,最多能和7mo1氢气发生加成反应,B项错。1分子迷迭香酸中含有3个酚羟基,1个羧基,1个酯基(1mo1酯基水解消耗2mol),最多能和6mo1氢氧化钠发生反应,D项错。10.9.2g金属钠投入到足量的重水中,则产生的气体中含有A.0.2mo1中子B.0.4mo1电子C.0.2mo1质子D.0.4mo1分子答案:C【解析】9.2g金属钠可以与重水反应生成0.2mo1氢气,这样的0.2mol1氢气含有0.4mo1中子,0.4mo1电子,,0.4o1质子和0.2o1分子,故C项正确。11.1-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丁酯,反应温度为115~125℃,反应装置如右图。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A.不能用水浴加热B.长玻璃管起冷凝回流作用C.提纯乙酸丁酯需要经过水、氢氧化钠溶液洗涤D.加入过量乙酸可以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答案:C【解析】该酯化反应需要的温度为115~125℃,水浴的最高温度为100℃,A项正确。长导管可以起到冷凝回流酸和醇的作用,B项正确。乙酸丁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容易发生水解,C项错。在可逆反应中,增加一种反应物浓度可以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D项正确。12.N,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H0含有的分子数等于0.1NB.常温下,100mL1mol/LNa,CO3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0.1N,C.分子数为N的C0、CH,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L,质量为28gD.3.4gNH3中含N一H键数目为0.2N第-3-页1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