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考)(解析卷)-7dd15eb113-pdf-1.webp)
(秋考)(解析卷)-7dd15eb113-pdf-1.webp)
第1页 / 共19页
(秋考)(解析卷)-7dd15eb113-pdf-2.webp)
第2页 / 共19页
(秋考)(解析卷)-7dd15eb113-pdf-3.webp)
第3页 / 共19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16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上海)(秋考)(解析卷)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免费资源
THE END
上海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2.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4.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一一6题。(17分)地图与理论模型①工程师在设计汽车时会按比例制作汽车模型,这种实物模型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汽车的构造,而且可以让一些实验更加便捷。举办一场宴会前,我们会思考应该遂请谁参加、需要准备哪些食物等,这是我们其实也构建了一个模型。这种模型与汽车模型不同,它不是一种实物,而是一种“理论”。科学家的工作与此相似,也是构建某种理论模型,只是这类模型的特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②地图也是一种模型,地图与理论模型的类比有助于我们了解理论模型的特点。我们先来做一个练习。请看一张某大学校因的局部地图:③这张地图的右边画有一个箭头。请问:箭头指示的东西是什么?④人们通常会回答:箭头指示的是一幢建筑。如果我说这答案不仅是错的,而且根本不着边,你会怎样想?你肯定会怀疑这是个把戏。没错,你的怀疑是正确的,但这个把戏的背后却是最为核心的问题。⑤正确的答案是,箭头指示的是一个矩形图框。这就是真正为箭头所指的东西。人们会回答箭头指向了一幢建筑物,是因为根据地图和与之对应的实际环境,矩形图框显然表示一幢建筑物,但建筑物只是矩形图框所表示的物体,而不是矩形图框本身。⑥这个练习的目的是指出地图与其所表示的对象不是一码事。当然,这只是一个把戏,生活中没有人会混淆地图上的一个矩形框和现实中的一幢建筑。毕竟,你可以将一张街道地图折起来放进你的口袋,却不可能把一个街道折起来放进口袋。而理论模型与客观对象间的差别却容易被人忽略,这需要我们格外注意。第1页|共19页⑦我们都知道地图和它所表示的对象是不同的,但二者之间又存在着重要的联系。那么,地图是如何与一个特定空间发生联系的呢?⑧第一,地图与它所表示的对象在结构上具有特定相似性。就地图而言,结构的特定相似性是空间上的。例如,地图中的线条的空间关系,与地图所表示的街道的空间关系相对应。⑨第二,我们拥有一套社会约定来绘制和阅读地图。没有这些约定,地图只是绘有不同线条的纸,这套约定十分浅显,并为人们所熟知,所以大多数人在看地图时,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使用了这些约定。⑩理论模型也离不开约定,只是具体情况有所不同:没有几个人知道用来解释宇宙大爆炸这一理论模型的约定。人们需要了解更多的学科专业知识,才能“绘制”和“阅读”理论模型。)通过地图与理论模型的类比,我们还发现了值得进一步追问的有趣的问题:存在完美的地图吗?答案依赖于什么是“完美的地图”。如果“完美的地图”是指对一个地方的所有特征进行完整、精确表征的地图,那么,这样的地图几乎不可能存在。表征所有的特征意味着不仅要表示出所有的街道、建筑的地点,而且还要表示出建筑的高度、新旧的程度,甚至还要表示出全部的植物、被丢弃的自行车等等。所以,地图不那么完美的一个方面,在于它的不完整性:地图只是有选择地表示某些特征,如建筑的空间位置,而忽略其他特征,如建筑的高度、新旧程度等。另外,地图表示出来的特征有多精确?例如,上海地图能精确表示出东方明珠塔的虹桥机场之间的距离吗?它精确到千米、米、厘米了吗?显然,没有一张地图能做到完全的精确。3地图的上述特点,理论模型也同样具有。不妨说,理论模型就是科学家为我们理解世界而绘制的“地图”。1.如果要替换第⑥段中的“毕竞”一词,根据上下文,恰当的一项是()。(2分)A.因为B.况且C.因此D.也许2.作者在文中设计的练习为什么只是一个把戏?请联系第⑨段加以分析。(3分)3.全文以地图作类比的作用是。(2分)4.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①段中用汽车模型的例子是为了通过类比引出宴会模型。B.第⑥段画线部分使用夸张手法,突出了把街道放入口袋绝无可能。C.第②段写到了“植物”“自行车”,不属于举例子这一说明方法。D.举东方明珠塔和虹桥机场为例是因为它们间的距离不易精确测量。5.作为说明文,本文的语言除严谨准确外还有其他特点,请举例分析。(3分)6.综览全文,概括理论模型的特点。(4分)【答案】1.A第2页|共19页2.答案示例:因为作者故意不使用大家默认的社会约定来解释地图,所以这个练习只是一个把戏。3.答案示例:形象直观地说明理论模型的特点。4.C5.答案示例:本文语言还具有平易近人的特点,如文中多次使用设问,使用“我们”“你”等人称代词,拉近了读者和作者的距离。6.答案示例:从文中看,理论模型的特点有:一、理论模型不同于其表示的对象,但两者易于混淆:二、理论模型与其表示的对象之间具有结构上的特定相似性:三、理论模型需要一套基于专业知识的约定来构建和解释:四、理论模型是不完美的,主要体现在不完整、不精确两方面。【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毕竟”一词所在句子前后关系的理解。分析“生活中没有人会混淆地图上的一个矩形框和现实中的一幢建筑”和“你可以将一张街道地图折起来放进你的口袋,却不可能把一个街道折起来放进口袋”这两个句子,可以发现,后一句可作前一句的原因来讲,而“毕竟”一词常放在肯定句中,就可以用来强调原因。“况且”表更进一层,用来补充说明理由。“因此”后面表示结构。“也许”表示不很肯定,此处不存在不确定的语气。【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该题目看似辨析词语,实测是要求考生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考生要回到原文,仔细蕲析句子之间的关系,辨清之后,再对选项所给的词语一一加以分析比较,填入或置换出最能表明向子关系的词语。2.试题分析:该题要求考生分析文中的练习是把戏的原因,题干要求考生结合文本第九段加以分析,如果没有这样的要求,考生的答题可能就没有头绪,但要求结合第九段分析实际上就给考生指明了方向。首先要明确的是文中说到的把戏到底是什么,那就是人们看到地图上箭头指向的矩形图就认为那是建筑物,但作者从图纸本身出发,指出箭头指向的只是矩形图。第九段说人们拥有一套社会约定来绘制和阅读地图,把地图上的矩形图说成是建筑物就是因为人们用了特定的社会约定来阅读地图,但作者故意不用大家默认的社会约定来解释地图,所以这个练习贝是个小把戏。【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考生筛选的对象,此题要求考生筛选出练习是把戏的原因。其次,考生要明确筛选的范围区间,题干对此己有提示,它要求考生根据文本第九段对把戏加以分析。考生若能逐步分析,自然可以理清当中的头绪。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说明文中类比分析手法的作用,类比的作用是借助类似的事物的特征刻画突出本体事物特征,更浅显形象地加深本体事物理解,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该文对类比的作用在原文中已经明确说明,原文的第二段开头一句说“地图与理论模型的类比有助于我们了解理论模型的特点”,因此,在空格中填入“形象直观地说明理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