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Ⅱ)套考答来与试题佩折一、选择题1.(3分)下列反应中,可用离子方程式H+OH=HO表示的是()A.NH,C+NaOH△一NaCI+NHt+H,OB.Mg (OH)2+2HCI=MgCl2+2H2OC.NaOH+NaHCO3=Na2CO3+H2OD.NaOH+HNO;=NaNO3+H2O【考点】49: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专题】516:离子反应专题.【分析】稀的强酸与稀的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离子反应可用H+OH=H2O表示,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该反应为固体与固体加热条件下的反应,不属于离子反应,故A不选:B.Mg(OH)2为不溶性弱碱,不能用H+OH=H2O表示,故B不选:C.NaOH+NaHCO,=Na2CO3+H2O的离子反应为OH-+HCO3=C032+H0,故C不选:D.NaOH+HNO3=NaNO3+HO为稀的强酸与稀的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离子反应,可用H+OH=HO表示,故选D: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电解质的强弱及离子反应中应保留化学式的物质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2.(3分)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5°,101kPa):①C4H0(g)+13O2(g)=4C02(g)+5H,0(1)△H=-2878 kJ/mol第1页1共18页②C4Ho(g)+1302(g)=4C02(g)+5H20(g)△H=-2658kJ/mol③C4Ho(g)+902(g)=4C0(g)+5H,0(1)△H=-1746kmol④C4Ho(g)+902(g)=4C0(g)+5H,0(g)△H=-1526kmol2由此判断,正丁烷的燃烧热是()A.-2878kJ/mol B.-2658kJ/mol C.-1746kJ/mol D.-1526kJ/mol【考点】BC:燃烧热.【专题】517: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根据燃烧热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如:C→C02(气),H→H0(液),S→S02(气)等【解答】解:正丁烷的燃烧热是指1mol正丁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CO2,液态H20放出的热量,所以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4H10(g)+302(g)一4C02(g)+5H20(1)△H=-2878kJ/mol,正丁烷的燃烧热为-2878kJ/mol。故选:A。【点评】考查学生对燃烧热理解以及对热化学方程式的理解,难度不大,注意燃烧热概念中的注意点3.(3分)在相同条件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B.碘在碘化钾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C.醋酸在醋酸钠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大于在纯水中电离的程度D.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可提高SO2的利用率【考点】CB: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D5: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DH: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专题】51E: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氯气溶于水存在平衡Cl2+H2OH+CI~+HCIO,氯离子浓度增大,第2页1共18页平衡向左移动,抑制氯气的溶解:B、碘在碘化钾溶液中的存在平衡12+1·I3ˉ,碘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向右移动C、醋酸存在电离平衡HAcH+Ac,Ac~浓度增大抑制醋酸的电离:D、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可以提高其它反应物的转化率。【解答】解:A、氯气溶于水存在平衡C12+H2OH+CI+HCIO,饱和氯化钠溶液含有电离氯离子,氯离子浓度增大,使平衡向左移动,抑制氯气的溶解,故A正确:B、碘在碘化钾溶液中的存在平衡12+II3ˉ,KI溶液中,含有电离碘离子,碘离子浓度增大,使平衡向右移动,碘的溶解度增大,故B正确:C、醋酸存在电离平衡HAcH+Ac,醋酸钠溶液中有大量的Ac~,Ac浓度增大抑制醋酸的电离,故C错误:D、工业生成硫酸存在平衡:2SO2+O2≠2SO3,增大氧气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可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等,难度中等,C选项为易错点,容易利用盐类水解分析,醋酸钠溶液呈碱性,中和氢离子,促进电离,这是次要因素,醋酸根浓度远远高于氢氧根离子浓度,醋酸根的影响是主要因素,4.(3分)相同体积、相同H的某一元强酸溶液①和某一元中强酸溶液②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下列关于氢气体积(V)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正确的是(1+V(H2)①②①AB第3页|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