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解析卷)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2017年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解析卷)-初高中资料试题文库
2017年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解析卷)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THE END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事考答案与试题佩析一、选择题:本大题11小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如图),据此完成1-3题,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河运河湖泊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考点】34: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专题】112:原因类简答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5:利用地理规律:51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分析】秦岭-淮河线是中国(特别是东部)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此线的南面和北面,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或是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解答】解:1194年黄河夺淮入海,其泛滥带来的巨量泥沙淤塞了淮河两岸的许多河道,淮河从此失去了原先的入海通道,读图可知在洪泽湖以东地区没有自然的入海河道,故没有明显的自然标志:秦岭-淮河虽然是我国重要的第1页共14页地理分界线,但大多自然区域之间的分界线并不明显,两侧地理差异并不显著。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要全面掌握秦岭~淮河线南北的地理差异内容.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阻隔作用【考点】83: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专题】142:地理图像材料题:36:图文结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3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分析】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是我国一月份0等温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解答】解:由于长江对两岸交通阻隔,导致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习惯上把苏南和苏北的划分以此为界。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长江对人类环境的作用,关键是根据图片看出河流在此起到阻碍作用,然后进行分析即可.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考点】68:交通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专题】112:原因类简答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2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分析】苏南和苏北,是人们笼统地对于江苏省的一个划分,习惯上,把长江以南的五个城市,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称为苏南,把江苏最北边的第2页共14页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