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地理试卷(重庆)(解析卷)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2015年高考地理试卷(重庆)(解析卷)-初高中资料试题文库
2015年高考地理试卷(重庆)(解析卷)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THE END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文科综合地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挥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思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思,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思目要求的。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以下问题。1.“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A.蒙古高压B.印度低压C.阿留申低压D.夏威夷高压2.“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在下列地区中,该谚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A.珠江三角洲B.柴达木盆地C.藏南谷地D.渭河平原3.地球绕太阳一周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A.15°B.105C.195°D.285°【答案】1.A2.D3.C【解析】试题分析:1.赛露节气出现在秋季,此时蒙古高压势力逐渐增强,受其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吹较为寒冷的偏北风,导致气温降低,形成赛露。2.谚语说明该地区既种植小麦、又种植棉花。选项中珠江三角洲典型的农业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和基塘农业,柴达木盆地和藏南谷地均位于青藏高原,海技较高,热量不足,不适宜种植小麦和棉花,渭河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且为平原地形,适宜种植小麦和棉花。3.春分日为每年3月21日前后,赛露日为每年10月8日前后,地球绕太阳公转导致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根据地球公转一周(约为365天)为360°,约为每天公转1°,则可计算出赛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195°。【考点定位】该组试题主要考查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我国的农业分布、地球公转特点等。第1页供8页【名师点晴】该组试题以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将天气系统、农业活动、地球运动等主干知识放到同一题组,凸显了近年来高考地理注重主干知识考查的特点。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干中所提供信息(“露气寒冷,将凝结”、“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等),结合所学知识对地理事物(寒露)成因、地理现象(农业活动)分布等做出准确推断,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地理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以下问题。城镇化率()10090-8070605003020100盈盈星屋且屋盈宝金爱得晨年份图14.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A.20%-30%B.30%-40%C.40%-50%D.60%-70%5.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A.工业化程度提高B.人口增长率增大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答案】4.B5.A【解析】试题分析:4.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图中城市化率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城市化率最高的国家的城市化率约为60%T0%,则此时该国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约为30%-40%。5.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城市化率最低,但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说明该国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中期阶段,可能为我国。此时,我国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是城市化率提升的主要动力;我国人口增长已步入现代型模式,人口增长率较小;逆城市化主要出现在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此时我第2页供8页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