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解析卷)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2015年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解析卷)-初高中资料试题文库
2015年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解析卷)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THE END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I)事考答案与试题佩折一、选择题1.(3分)《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考点】26: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小农经济的形成。小农经济与生产技术的提高有关,正由于铁器牛耕的出现,才使一家一户的生产成为可能,从而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解答】据材料可知农夫通过耕种土地即可养活家人,这有利于自耕农经济的发展即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C项正确:铁犁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收益的增加,A项存在因果倒置的错误,故A排除:战国时期手工业和商业发展速度较快,不存在抑制之说,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土地所有制的问题,故D项错误。故选:C。【点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牛耕的出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使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成为可能,并能有剩余,从而为政府的赋税提供保证,因此小农经济的出现是生产工具革新的结果。2,(3分)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第1页|共19页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