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历史试卷(北京)(解析卷)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2008年高考历史试卷(北京)(解析卷)-初高中资料试题文库
2008年高考历史试卷(北京)(解析卷)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THE END
2008年高考北京文综卷(历史部分)一、选释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0分)1.(2008年高考北京文综12题)下列对夏、商、周三朝都城位置的表述,正确的是A.都在今天陕西省的境内B.都在关中地区C.都在今天河南省的境内D.都在今天的黄河流域【答案】D【点拨】夏朝都城几经变更。禹在确立王权后,就在有崇部落所在地一嵩山之阳建立了阳城(河南登封市告成镇)作为都城。后又迁往阳翟(河南禹州)。商朝都城曾经五次迁都,但是考古学家至今只发现了偃师二里头、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和安阳殷墟四个都邑遗址。周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所建立,定都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由于周朝后来将都城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称东周【结束】2.(2008年高考北京文综13题)图6是一张未完成的中国古代对外交通路线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与该图对应的朝代是陆路交通线海路交通线A.西汉B.唐朝C.明朝D清朝【答案】B【点拨】可以从图上所表示的地理名称判断,如天竺,大食,新罗判断,这些是唐朝时期对这几个国家的称呼。由课本上的知识点可知:隋唐时期对外交通发达。陆路方面,从长安出发,向东可到达今天的朝鲜,向西经“海上丝绸”之路,可以同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亚第1页|共10页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