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历史试卷(四川)(解析卷)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2009年高考历史试卷(四川)(解析卷)-初高中资料试题文库
2009年高考历史试卷(四川)(解析卷)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THE END
2009年四川高考文综试题(历史部分)12.图4、图5是甘肃嘉峪关、酒泉一带魏晋古墓中发现的以庖厨为题材的彩绘基砖。这两幅图图5A.反映了豌晋时期当地民族构成情况B证实了豌晋时期男女劳动分工状况C.展现了魏晋时期当地动物养殖状况D.有助于了解魏晋时期饮食生活状况12.D解析:题干中“以庖厨为愿材”,通过阅读图片信息,可知应是饮食生活状况。故选D。13、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中属于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制据的是A颁布附益之法B设置转运使C推行募兵制度D实施行省制度13.B解析:北宋设转运使,掌握地方财政,目的是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制据。故选B。14、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纂荣,不少书糖“原板未行,翻刻圃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①商品经济纂荣②市民文学兴盛©印刷工艺提高④专制政治强化A①②⑧B①②④C①⑧④D②⑧④14.A解析:商品经济禁荣;市民文学兴盛:印刷工艺提高,有利于明末江南地区出版业的纂荣。④专制政治强化不利于文化发展,应排除15.图6是某博物馆廉民国时期四川一女子小学发给学生的毕业纪念品一一木兰彩瓷笔筒。从图中信息可推知校方的寓意最可能是鼓励学生A.投笔从我,参加北伐B.参加红军,反对围剿C.效法古人,抗战救国第1页|共6页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