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历史试卷(天津)(解析卷)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2014年高考历史试卷(天津)(解析卷)-初高中资料试题文库
2014年高考历史试卷(天津)(解析卷)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THE END
2014年天津市高考历史试卷解析版事考答案与试题佩析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4分)1.(4分)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里,许多皇帝X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的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了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利受到制约【考点】1U: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查君主专制制度的相关知识,学生调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解答】君主专制被颠覆,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宦官的专权与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皇帝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表面上君主权力受到制约,但两千多年中无法杜绝,根源在于君权至上,君权缺乏监督控制,这实际上是君主专制的变态形式,故C项正确。皇权至高无上,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应排除。故选:C。【点评】皇帝权力的萎缩或丧失,实际上是君主专制的变式,君权转移到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手中,君主专制没有被颠覆,也并不是中央集权遭到破坏,和君主权力受到制约,相反却是君主至上的灾难的后果。2.(4分)《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散授民时,降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和重要性【考点】33:儒家思想的形成.【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我国古代经济上的农本思想。【解答】题干中“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降命后稷,食为政首”的信息表明神农、尧等对农业的重视,“《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的信息体现了儒学的农本思想,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第1页1共13页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