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试卷(山东)(解析卷)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2020年高考历史试卷(山东)(解析卷)-初高中资料试题文库
2020年高考历史试卷(山东)(解析卷)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THE END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1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孟子认为有了礼义能稳定社会的上下秩序,韩非子认为义能够维护君臣之间秩序,由此可知他们都认为义能够起到稳定秩序,维护等级的作用,故选D:战国时期中央集权尚未形成,所以他们所说的义不是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排除A:他们所说的义是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而不是侧重于道德层面,排除B:义不仅仅用来规范统治阶层行为,也涉及到被统治阶层,排除C。故选D。2.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B.强化了经济控制C.开通了丝路贸易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2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山东东部地区由西汉以前的商业活跃到西汉中期以后步入低谷,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种变化主要是汉王朝实行重农抑商、盐铁官营等政策有关,这些政策抑制了民间商业活动,强化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导致了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故选B:重视关中地区不一定就要导致山东东部商业活动步入低谷,排除第1页1共15页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