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解析版套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3分)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A.秦朝B.西汉C.南北朝D.唐朝【考点】1B: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解答】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确材料中“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的含义:经常有反叛的诸侯王而没有反叛的郡县。西汉初年,由于实行郡国并行制,曾发生过七国之乱致使社会动荡。故选:B。【点评】本题旨在通过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考查西汉初年的地方行政制度。2.(3分)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沉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A.征辟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考点】1N:九品中正制.【分析】本题考查了古代选官制度。【解答】从材料“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可以分析得出此时由门第高的世家大族把持了政治仕途,有才华的人士因为出身低微,不能受到重用。这种制度是魏晋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以门第出身作为主要选官标准。A、B项是在汉朝实行的选官制度,重视品德和才能,D项是在隋唐时期通过考试选官的制度。故选:C。【点评】认识古代的选官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掌握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注意之间的区别,特别以科举制最为重要。3.(3分)“元起朔方,固己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第1页1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