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解析版事考答案与试题佩析一、选释题(本卷共6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6分)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甲是(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考点】B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G3: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在生态系统中,个体组成种群,种群组成群落,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了生态系统,所以图中甲乙丙丁分别是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据此答题,【解答】解:A、甲是个体,而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A错误:B、乙是种群,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后,将会在该值上下波动一段时间,B错误:C、丙是群落,是由所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的,C错误:D、丁是生态系统,其多样性受无机环境因素的影响,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之间的关系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6分)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抗性变异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考点】E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第1页|共12页【分析】根据题意分析,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说明“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致病性较低,鸡发生免疫反应,产生了记忆细胞和抗体: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且存活的鸡接受过第一次注射,说明第一次注射时产生了记忆细胞,第二次产生了更强的免疫反应,可以对付较强的致病菌,而没有注射过的鸡不能对付较强的致病菌,【解答】解: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原,A错误: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记忆细胞和抗体,B错误:CD、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从而产生了大量的抗体,参与特异性免疫,C正确、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及探究实验,要求考生识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掌握免疫在实践中的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6分)小鼠胚胎干细胞可诱导成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样细胞,将胰岛样细胞移植给患糖尿病小鼠,可使患病小鼠血糖恢复正常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小鼠胚胎干细胞可来自对囊胚内细胞团的分离培养B.移植前,患病小鼠体内靶细胞缺失胰岛素受体C.移植后,小鼠体内靶细胞加强了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D.小鼠体内血糖浓度对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考点】DB: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1、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从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2、胚胎干细胞可用于治疗人类的某些顽症,如帕金森综合症.还可培育出人造器官,解决目前临床上存在的供体器官不足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的问题3、胰岛素能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浓度降低,4、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浓度升高【解答】解:A、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从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A正确:第2页1共12页B、移植前,患病小鼠胰岛素分泌不足,而不是体内靶细胞缺失胰岛素受体,B错误:C、将胰岛样细胞移植给患糖尿病小鼠,可使患病小鼠血糖恢复正常水平,说明胰岛素会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进而降低血糖,C正确:D、血糖浓度低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进而升高血糖,血糖浓度升高时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进而降低血糖,属于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胚胎干细胞、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4.(6分)低温诱导可使二倍体草鱼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锤体,从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卵细胞,此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发育成三倍体草鱼胚胎.上述过程中产生下列四种细胞,如图所示四种细胞的染色体行为(以二倍体草鱼体细胞含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可出现的是()初级卵母细胞B次级卵母细胞C卵细胞D胚胎细胞【考点】61:细胞的减数分裂:97: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以二倍体草鱼体细胞含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所以发育成的三倍体草鱼胚胎细胞中含有两种形态共6条染色体.【解答】解:A、由于低温诱导可使二倍体草鱼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锤第3页1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