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P85(注意:环境污染包括哪些?P86)第4章人与环境2.生物多样性的概念?3个层次?★P90(注意: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重点问题自主梳理3.生物多样性的3个价值?举例?★P914.间接价值的体现?P92(注意: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5.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理解即可)P936.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P94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什么?哪种措施是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7.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P958.生态工程的优点?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P99基础?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9.生态工程的遵循的基本原理?★P99自生循环整体协调10.生态足迹的概念?P82特点?①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P8②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11.为什么食用牛肉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要大?P83右下角能量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产生的CO2就越多,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就越大。12.(1)一般,人口基数越大,生态足迹总量越大,但人均生态足迹不一定大,因为生态足迹与人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有关。(2)由P85图可看出: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增长了约2倍,而生态承载力(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总量只提高了30%,全球早己进入生态超载状态,生态赤字持续增加。(3)目前生态承载力比1961年增长约30%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的发展。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1.生态足迹(生态占用)(1)概念: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2)特点:①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为了减小生态压力,应减小生态足迹的值一一如步行、食用蔬菜.思考:P83问题与食用蔬莱相比,吃牛肉会增大生态足迹?能量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产生的C0就越多,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就越大。②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思考:人口少,总生态足迹量一定小吗?人均生态足迹呢?一般情况下,人口越多,生态足迹就会越大,造成地球生态赤字越大,环境压力越大人口增长过快,生态足迹总量的增长远高于生态承载力的增长,生态赤字增加,地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处理好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等正确处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的3个层次?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举例直接价值—一(食用药用、工业原料、旅游观赏、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等)潜在价值(人类尚不清楚)间接价值(调节生态系统功能)植物进行光合作森林和草地具有湿地可以蓄洪防促进生态系统中用,制造有机物、防风固沙、水土旱、净化水质、基因流动和协同固碳、供氧保持作用调节气候进化3.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原地建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一最有效的保护。②易地保护:从原地迁出,在异地建立植物园、动物园、颜危动植物繁育中心③还可以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利用人工授精、组织培养、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④加强立法、执法、宜传教育★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三、生态工程1.概念: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人工生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调控,或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了修复、重建,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或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技术或综合工艺过程。2.目的:遵循生态学原理,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3.特点、优点: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4.基础: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5.原理:自生循环整体协调(2)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核心关键词:原理分析!从生态系统的结构角度考虑,构由生物组分而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生物多样性、内容建的生态工程中动植物及微生物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自我调节能力等生物种类越多,群落的结构就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自生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措施需要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的生长、发育、物质循环、无从生态系统功能之一—物质循繁殖,以及它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废弃物环的角度考虑,物质循环顺畅无阻内容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外来物种入侵、大量种植单一树种,化,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生物之间的协协会挤占其他生物的空间,破坏了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较高调、生物与环←调物之间的协调:引入不适应当地气循环境的协调措施通过系统设计实现不断循环,使前一环候的生物,未遵循生物与环境的协调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地被后一环节利用,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构建生态工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人自然、经济、整类的生活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自社会体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生活条件(发展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