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事考答来与试想解析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1~3题1.(4分)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考点】98: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专题】141:情境文字材料题:35:辩证思想:421:课本知识迁移:52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分析】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市场、技术、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等,【解答】解: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理解即可.2.(4分)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C.汉江平原D.成都平原【考点】96: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专题】141:情境文字材料题:35:辩证思想:421:课本知识迁移:52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分析】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市场、技术、交第1页共16页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等【解答】解:改革开放以来,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太湖平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速度快,水平较高,大量耕地被占用为建设用地,因而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地区,理解即可.3.(4分)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考点】96: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专题】141:情境文字材料题:35:辩证思想:421:课本知识迁移:52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分析】粮食商品率是出售的粮食(商品粮)数量与粮食总产量之比.一般用百分数表示.粮食商品率是衡量提供商品粮数量的指标,其高低取决于粮食商品量的大小(即一个地区内的人地关系,例如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高是因为该地区地广人稀,人少地多),也是反映粮食生产发展水平和商品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解答】解:河南省是我国产粮大省同时也是我国人口大省,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地广人稀,人口相对较少。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理解即可如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完成4~5题.第2页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