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四川考试题历史试题12.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他批评的是()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考查目标】该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调用知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学派的主张。【思维路径】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关键词“言仁义”,即主张仁义,是儒家学派。【参考答案】C13.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A.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与火器【考查目标】该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调用知识】中国四大发明传入阿拉伯的时间。【思维路径】中国造纸术在唐朝时传入大食:活字印刷术在北宋才出现:13世纪,指南针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各国:火药和火药武器在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参考答案】A14.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A.青苗法B.均输法C.免役法D.市易法【考查日标】该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准确把握的能力。【调用知识】王安石变法内容。【思维路径】材料要求回答直接损害商人利益的法令,A项限制了高利贷的盘剥,B项均输法教材没有讲到,C项损害了官僚地主的利益,D项限制了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参考答案】D15.在近代中国,协定关税特权逐步为西方列强所共享。反映这一过程的条约包括()A.《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B.《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C.《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辛丑条约》D.《黄埔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考查目标】该题考查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第1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