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太子”在周代是对天子、诸侯权位继承人的称谓。该词在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和其他文献中绝少见到,而在春秋时期开始频繁出现。这一现象()A.反映社会尊卑有序B.表明分封制逐渐瓦解C.体现权力过渡平稳D.说明宗法制遭到破坏【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与东周(中国)。根据材料“太子'在周代是对天子、诸侯权位继承人的称谓。该词在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和其他文献中绝少见到,而在春秋时期开始频繁出现。”可知,“太子”这个词在西周时期几乎没有出现过,但是在春秋时期却频繁出现,说明西周时期的嫡长子继承制度遭到了破坏,D项正确:社会尊卑有序指的是礼乐制,而非宗法制,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继承制度宗法制,而非分封制,排除B项:宗法制的破坏与瓦解,与权力平稳过度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有学者研究简牍发现,秦代上级机构向下级机构下达的行政文书中通常有“书到相报,不报,追”等字样,郡向属县下发文书时也特别要求“别书相报…”,汉代同类文书则不再额外强调。这说明()A.秦代集权体制有其限度B.汉代官吏管理水平提高C.汉代交通利于文书传递D.秦汉治国思想发生转变【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据题干信息可知,秦代上级机构向下级机构下达行政文书后,要求对方收到后作书回复,未回复的要督促,结合所学,当时受交通条件等的限制,上级与下级之间的政令传达、沟通联络还不能完全确保通畅,因此要求收到文书后回复,以确保上级对下级、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反映秦代集权体制有其限度,A项正确:材料体现上级对下级、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而非官员管理,排除B项:汉代交通条件相比秦朝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排除C项: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秦汉的治国思想是相近的,排除D项。故选A项。3.唐德宗(779一805年在位)时,“上命玉工为带,坠坏一绮(腰带上的饰物),乃私市以补。及献,上指曰:“‘此何不相类?’工人伏罪…”。在宰相柳浑的坚持下,有司以“误伤乘舆器服”定罪。据此可知,唐代()A.三省六部制发生了变化B.市坊制被打破第1页」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