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年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6分)新冠病毒(SARS-CoV-2)和肺炎双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B.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C.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D.新冠病毒或肺炎双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分析】1、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是胞吞,需要消耗能量。2、新冠病毒无核糖体,只能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3、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解答】A、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是胞吞,A错误:B、新冠病毒无核糖体,只能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B错误:C、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两者含有的核苷酸不相同的,C错误:D、新冠病毒或肺炎双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原核生物、病毒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病毒的结构,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6分)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A.艾滋病B.类风湿性关节炎C.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D.抗维生素D佝偻病【分析】1、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一类疾病。2、过敏反应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接触某些花粉而引起皮肤荨麻疹,或吃了海鲜而呕吐、第1页|共12页接触了动物毛屑而出现过敏性鼻炎等,都是由于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过敏原)过度敏感引起的过敏反应。【解答】解:A、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免疫功能缺失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错误:B、类风湿性关节炎为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属于自身免疫病,B正确:C、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是由于免疫系统对过敏原(毛屑)过度敏感引起的过敏反应,C错误:D、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显性致病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自身免疫病的概念、实例,能正确区别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和人类遗传病的关系,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6分)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观察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可以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B.探究人体红细胞因失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时,可用肉眼直接观察C.观察细胞中RNA和DNA的分布时,可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D.用细胞融合的方法探究细胞膜流动性时,可用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分析】1、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2、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可用于观察细胞中RNA和DNA的分布。3、由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因此可以用红、绿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研究细胞膜的流动性。【解答】解:A、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A正确:B、探究人体红细胞因失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时,要用显微镜观察,B错误:C、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可用于观察细胞中RNA和DNA的分布,C正确:D、由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因此可以用用红、绿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研究细胞膜的流动性,D正确。第2页|共12页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4.(6分)关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二倍体植物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C.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D.每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DNA的碱基序列不同【分析】1、染色体组: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2、染色体组特点: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全部遗传信息。3、雌雄同株的植物细胞内没有性染色体,故其一个染色体组内也没有性染色体。【解答】解:A、二倍体植物的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其配子含有一个染色体组,A正确:B、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其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均为非同源染色体,B正确C、雌雄同株的植物细胞内没有性染色体,故其一个染色体组内也没有性染色体,C错误D、每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互为非同源染色体,其DNA的碱基序列不同,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染色体组的概念和特点,旨在考查考生对概念的识记和理解,解题的关键是了解“雌雄同株的植物细胞内没有性染色体”。5.(6分)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在此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浓度升高B.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C.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D.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分析】质壁分离实验中的溶液浓度是指摩尔浓度而非质量浓度,题干中甲糖溶液和乙第3页|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