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理综生物部分1.有关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膜载体蛋白的合成不需要ATPB.葡萄糖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C线粒体外膜与内膜的主要功能不同D.变形虫和草履虫的细胞膜基本组成成分不同2.培育草莓脱毒苗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是A.组织培养B细胞杂交C.显微注射D核移植3分析下表,可推测溶液双缩脲试剂碘液斐林试剂甲+乙++甲、乙混合注:“+”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A.甲溶液含有淀粉酶B.乙溶液含有还原糖C.混合溶液不含淀粉.D.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4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B.土壤动物中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D.随机扫取表层士取样,可以调查士接小动物类群丰富度5、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还,正确的是A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雄特内环境稳态B病原微生物侵袭,可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C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只有T细跑产生记忆细胞D如果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6、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未见明显异常,关于该重组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还可能发生变异B表现型仍受环境的影响C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D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24、小杨对4种实验材料的研究及观察记录见下表,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材料观察到的结构或现系A胚胎干细胞同源染色体联会B紫色洋葱游片叶外表皮质壁分离及复原C黑藻叶片叶绿体移动D大肠杆菌有核日25、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下表信息可预测,图8中一3和一4所生子女是()第1页1共4页BBBbbb●秃项色觉正常女男非秃顶秃顶秃顶□非秃顶红绿色官男女非秃顶非秃顶秃顶○非壳顶色觉正常女图8A.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4B.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8C.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8C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0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182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26.(16分)荔枝叶片发育过程中,净光合速率及相关指标的变化间下表。叶片发育情况叶面积(最大总叶绿素含气孔相对开净光合速率面积的%)放度A新叶展开前19一-2.8B新叶展开中871.1551.6新叶展开完成1002.9812.7D新叶已成熟10011.11005.8注:“”表示未测数据(1)B的净光合速率较低,推测原因可能是:①叶绿素含量低,导致光能吸收不足;②导致(2)将A、D分别置于光温恒定的密容器中,一段时间后,A的叶肉细胞中,将开始积累;D的叶肉细胞中,ATP含量将(3)与A相比,D合成生长素的能力与C相此,D的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数量明显增多的结构是(4)叶片发育过程中,叶片面积逐渐增大,是的结果;D的叶肉细胞与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差异显著,其根本原因是27.(16分)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1)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促使其释放该物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以适应咸水环境。(2)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其监测数据显示,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NE):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见图9)。图中显示,罗非鱼种群在ab段呈型增长。据图推测,FNE最可能是在」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第2页1共4页KoA…K时间注:K是罗非鱼种群在理想条件下的环境容纳量图9(3)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该水库出现水华现象,浮游动物和鱼类均受到影响。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藻毒素从产毒藻逐级积累到FWE体内的途径。28.(16)子叶黄色(Y,野生型)和绿色(y,突变型)是孟德尔研究的豌豆相对性状之一。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1)在黑暗条件下,野生型和突变型豌豆的叶片总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见图10。其中,反映突变型豌豆叶片总绿叶素含量变化的曲先是20161.200.46912时可(天)图10转运肽(引导该蛋白进入叶绿体)121%718%1N919WSGR蛋白…T…NSK IR23↓SGR'蛋白SKIR...........(注:序列中的字母是氧基酸缩写,序列上方的数字表示该氨基酸在序列中的位置,①、2、③表示发生突变的位点】图11(2)Y基因和y基因的翻译产物分别是SGRY蛋白和SGRv蛋白,其部分氨基酸序列见图11。据图11推测,Y基因突变为y基因的原因是发生了碱基对的和一。进一步研究发现,SGRY蛋白和SG蛋白都能进入叶绿体。可推测,位点的突变导致了该蛋白的功能异常,从而使该蛋白调控叶绿素降解的能力减弱,最终使突变型豌豆子叶和叶片维持“常绿”。第3页1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