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江苏)(解析卷)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江苏)(解析卷)-初高中资料试题文库
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江苏)(解析卷)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THE END
2012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事考答案与试题佩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舟楫/编辑道观冠名权题临/彬彬有礼B.蹒跚/缰瑚嫁接/度假村布晶/并行不悖C.慑服/拍摄照示/软羞陆荒诞/肆无忌惮D.任悔/阡陌储蓄/处方药复辟/刚愎自用【考点】11:字音,【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同音字的读音,解答这种题目要注意出题者设置的陷阱,许多形同的字,音不一定相同,靠平时记忆为主,实在不能辨别的可以用排除法,【解答】A项全部相同j1 guan binB项“帛(bo)”与“悖(bei)”读音不同,其余相同,读shan jiaC项“昭(zhdo)”与“着(zhuo)”读音不同,其余相同,读shedanD项“忏(chdn)”与“阡(qidn)”读音不同,其余相同,读chǔbi故选:A【点评】字音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的辨识,而且是对常用字的易错音考查得比较多.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的识记2.(3分)在下面一段话括号中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A.改名换姓大名鼎鼎弄巧成拙B.移花接木如雷贯耳弄巧成拙C.改名换姓如雷贯耳弄假成真D.移花接木大名鼎鼎弄假成真【考点】18:成语【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第1页1共17页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解答】1.【改名换姓】改换了原来的姓名。【移花接木】把一种花木的枝条或嫩芽嫁接在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从句中“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可知,此处应选用“改名换姓”。2.【大名鼎鼎】鼎鼎:盛大的样子。形容名气很大。【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重点突出名声响亮。根据句中前文“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此处宜选用“如雷贯耳”。3.【弄巧成拙】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弄假成真】本来是假装的,结果却弄成了真的。从题目中“非但真假难辨”可知应选用“弄假成真”。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也可以做一些积累,对一些成语进行分类,如从感情色彩、使用范围等角度归纳。3.(4分)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老园艺师一段话的深层含意,不超过25个字。夜幕下,小松树上彩灯闪烁。路过的老园艺师自言自语地感慨:“人睡觉要关灯,整夜灯光照着,非失眠不可。树也一样,那么多的电线缠着,那么强的灯光照着,能活得好吗?夜色是美了,树可是要生病的。人们啊,要听得懂草木的叹息!”【考点】86:理解句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潜台词的理解,听言外音、话中话,也就是所说的潜台词,本题是一道语感题,考查的是“听”的能力.在答此题的时候要注意由点到面的思维.意思对即可.【解答】答案示例:人们的活动要懂得自然生态规律,不能为了享受而破坏自然【点评】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考生在阅读中尝试概括文章主旨,揣摩作者写作目的和情感态度,本题考查学生对潜台词的理解,“人睡觉要关灯,整夜灯光照着,非失眠不可.树也一样,那么多的电线缠着,那么强的灯光照着,能活得好吗?…”要有由点到面的思维,要提高自己平时的语言概括能力4.(5分)阅读漫画,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一句话。第2页|共17页好好,爸听你的!我要…这幅漫画形象地提醒人们:家长在满足孩子的要求时,不能越过是非的底线。。【考点】87:图文、表文转化【分析】图表转换题一般按以下步骤答题:第一步,认真审题,明确要求。第二步,认读图表,捕捉信息。第三步,依据要求,规范作答。【解答】漫画内容:面对儿子哭闹着要去“非地”(儿子:“我要…”),爸爸只好答应着:“好好,爸听你的!”于是爸爸抱着儿子从“是地”踏向“非地”。漫画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家长为了满足孩子的欲望而越过了是非的底线。题目的要求是“这幅漫画形象地提醒人们”,注意“提醒”,也就是告诉人们不能向漫画中人那样。因此,可以这样表达:家长在满足孩子的要求时,不能越过是非的底线。参考答案:家长在满足孩子的要求时,不能越过是非的底线。【点评】这道题考点是考查概括压缩的能力~~图文转换。另外这道题出得很有现实性、生活性,这也是对考生的教育与警醒。二、文言文阅读(19分)5.(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伯父墓表第3页|共17页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