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事考答案与试题佩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调度宏观调控降解/降龙伏虎搪塞/敷衍塞责B.省视/省吃俭用拓本/落拓不羁纤绳/纤尘不染C.圈养/可圈可点喷薄/厚古薄今重申/老成持重D.臧否/否极泰来乐府/乐不思蜀屏蔽/屏气凝神【考点】11:字音,【分析】读音辨析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记忆,部分词语也可以根据词义和词性来辨别读音。【解答】A.diao/tiao,jiang/xiang,se:B.xIng/sheng,ta/tuo,qian/xian:C.juan/quan,bo,chong/zhong:D.pi,yue/le,ping/bing.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多音字读音的辨析,平时复习时要准备一个积累本,摘录一些常易读错、易混淆的词语强化记忆。2.(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B.对“80后”作家来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张扬自己的艺术个性才是他们的发展之路C.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但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落实,中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开始回升D.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考点】27:病句辨析修改【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第1页|共24页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解答】A.搭配不当,“极端气象事件”后缺少成分“发生”致搭配不当:B.不合逻辑,“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表意费解,可以删去“要克服”:C.表述正确:D.成分残缺,为滥用介词“由于”致使主语缺少,删去“由于”。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了解常见病句类型以及掌握划分句子结构的能力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正确表述,也可以和同学多交流,这样就可以慢慢培养我们的语感3.(4分)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洼地效应”(不超过30个字)。区域竞争的焦点更多的集中在综合环境的竞争上。这里的“环境”既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等“软环境”,也包括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居住条件、基础设施水平等“硬环境”。谁的环境好,“洼池效应”就明显,吸引力就强,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聚集就快,发展就快。“注池效应”指:环境优势加速生产要素向该区域集聚丛而促进发展的现象一。【考点】85:提炼语意,【分析】要求概括说明什么是“洼地效应”(不超过30个字).这种形式既有信息采集的要求,也有语句组织的考查,解答本题可采用分析法对文段进行分析,然后概括筛选文段的主要信息,但是概括时要按照题目要求,语句通顺,符合语法规范【解答】本文段主要介绍了“洼地效应”,文段从两个方面介绍了“洼地效应”,一是从软环境介绍洼地效应,二是从硬环境介绍洼地效应,实际上洼地效应就是利用比较优势,创造理想的经济和社会人文环境,使之对各类生产要素具有更强的吸引力,从而形成独特竞争优势,吸引外来资源向本地区汇聚、流动,弥补本地资源结构上的缺陷,促进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洼地效应”实际上是一种促进经济发展的现象,一种什么现象,就是把各种生产要素迅速向该区域聚集的一种现象,所以“洼地效应”是利用环境有优势加速生产要素向该区域集聚从而促进发展的现象:参考答案:第2页|共24页环境优势加速生产要素向该区域集聚从而促进发展的现象!【点评】扩展语句主要考查扩充语言成分、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压缩语段主要考查提炼内容、概括语意的能力,解答本题可采用提取要素法、摘取中心法、分层提炼法、归纳合并法,不论运用何种方法,关键的是要按题目要求,抓住语句的主要信息进行分析,压缩的语句要合理恰当,4.(5分)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馆己经建成。请你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要求运用排比手法,不超过30个字。生命脆弱短暂,生命坚韧沉毅,生命绵延永续。。【考点】81:综合读写.【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手法使用是否得当,能否根据材料中要求写出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解答】生命脆弱短暂,生命坚韧沉毅,生命绵延永续.【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中档题,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读写能力.二、古诗文阅读(共2小题,满分29分)5.(19分)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书沈通明事汪琬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日“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己,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己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畀,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居久之,遇赦始得出。第3页1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