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市高考物理试卷事考答案与试题佩折一、选择题(本部分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6分)在核反应方程+N一70+X中,X表示的是()A.质子B.中子C.电子D.粒子【考点】JJ: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专题】31:定性思想:43:推理法:54O:衰变和半衰期专题【分析】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求出x的电荷数和质量数,即可判断x是否表示电子、质子、还是中子。【解答】解: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WN一}O+X,X表示的是质子,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比较简单,考查了核反应方程中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的应用。2.(6分)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无关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D,分子间的引力总是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增大【考点】83:分子的热运动:84:布朗运动:86: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专题】31:定性思想:43:推理法:546: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分析】扩散现象表明分子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第1页|共16页布朗运动是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均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解答】解:A、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故A错误:B、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它是液体分子的不规则运动的反映,故B错误:C、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C正确:D、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均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布朗运动和扩散多个知识点,但都属于基础知识,平时多理解、多积累。3.(6分)用双缝千干涉实验装置得到白光的干涉条纹,在光源与单缝之间加上红色滤光片后()A.干涉条纹消失B.彩色条纹中的红色条纹消失C,中央条纹变成暗条纹D.中央条纹变成红色【考点】H9:光的干涉【专题】31:定性思想:43:推理法:54G:光的千涉专题【分析】发生干涉的条件是两列光的频率相同。白光通过红色滤光片剩下红光,仍满足干涉条件,即能发生干涉现象。【解答】解:A、在双缝中,仍是频率相同的红光,因此能发生干涉现象,故A错误:B、由于只有红光干涉条纹,因此不会出现彩色条纹,也没有彩色条纹中的红色条纹消失现象,故B错误:C、在中央条纹,满足光程差为零,则是明条纹,并不变成暗条纹,故C错误:D、得到白光的干涉条纹后,在光源与单缝之间加上红色滤光片,在双缝中的,由于红光的频率相同,则能发生干涉,但不是彩色条纹,而是明暗相间的红色条纹,故D正确。第2页|共16页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光发生干涉的条件:两列光的频率必须相同。4,(6分)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向右传播,P、Q两质点平衡位置相距0.15m。当P运动到上方最大位移处时,Q刚好运动到下方最大位移处,则这列波的波长可能是()P0A.0.60mB.0.30mC.0.20mD.0.15m【考点】F4:横波的图象:F5: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专题】12:应用题:32:定量思想:4C:方程法:51D: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专题。【分析】根据题中条件得到波长的一般表达式,然后根据的取值求解波长的可能值。【解答】解:P、Q两质点平衡位置相距0.15m。当P运动到上方最大位移处时,Q刚好运动到下方最大位移处,则有:(+1)=0.15解得:0.150.312n+1(n=0、1、2、3..)2当n=0时,=0.30m,当n=1时,=0.10m,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波长的计算,解答本题要能够根据题中条件得到波长的一般表达式,然后进行分析。5,(6分)若想检验“使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苹果落地的力”遵循同样的规律,在已知月地距离约为地球半径60倍的情况下,需要验证()第3页|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