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天津)(空白卷)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7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天津)(空白卷)-初高中资料试题文库
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天津)(空白卷)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积分
免费资源
THE END
2013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一、(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裨(bi)益窠(ke)白偌(nuo)大潜(qin)移默化B.发轫(rn)烘焙(pei)禀(bing)赋既往不咎(ji)C.臧否(pI)契(qie)合澄(cheng)澈乳臭(xiù)未干D.造诣(yi)编纂(zuǎn)泊(b6)位游目骋(chěng)怀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膏梁青涩雍容华贵豆寇年华B.缴纳戍边平心而论得鱼忘筌C.桀骜羁旅磨肩接踵励精图治D.袅娜覆盖开城布公呕心沥血3.(3分)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恰当的一组是()长期以来,人们把图书馆当成“知识宝库”,当成“知识殿堂”,似乎对图书馆有配,然而,“宝库”和“殿堂”虽好,但它们离普通百姓很远,甚至很遥远,普通百姓往往一。一些人从不进图书馆,恐怕同这种心态不无关系,图书馆一“宝库”“殿堂”,“知识公园”。A.崇敬望而生畏不仅是而且是B.尊崇望而生畏不应是而应是C.崇敬敬而远之不应是而应是D.尊崇敬而远之不仅是而且是4.(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学校开设的各种选修课中,同学们尤其更喜欢“生活中的法律”“电脑音乐制作”等体验性强、新鲜有趣的课程B.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以“返本开新”为宗旨,不断对《论语》进行创造性的诠释,由此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经学传统第1页1共10页C.“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每年会有近5个月的霎时间执行深海资源勘察、环境勘探、海底生物研究等项工作D.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红学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5.(3分)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滨海航母主题公园风筝节上,各式纸鸢迎风起舞.其中全国最大、直径30米的巨型软体风筝--滚地龙的放飞成为节日的一大亮点。B.俗语讲:日久见人心.心者思想也,常人之心,年月可现,哲人之心,世纪方知.C.我国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都是由文学作品改编成的,如《英雄儿女》(根据巴金《团圆》改编)、《红高梁》(根据莫言《红高粱家庭》改编)…等等。D.中华文化是尚群的文化,小到家庭、大到国家、民族,都是群,而群就是公.《礼记·礼运》中所说的“天下为公”,己经成为至理名言.二、(9分)6.(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微博粉丝”的兴起与媒体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受“粉丝”自身心理因素的驱动。美国社会学家卡茨认为:人们接触和使用传媒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社会、心理需要。“微博粉丝”的出现也是源于这个群体的特定需求。“微博粉丝”对于名人的关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粉丝”相类似,是为了追逐体育明星、影视明星和媒体人物等偶偶像的身上体现了从众的梦想,并且为大众建构了生活的幻象。“粉丝”通过微博通信进行信息沟通,不再单纯通过大众传媒来获取名人信息,而是通过类似直接的接触途径为自身带来直接的媒介体验,甚至于对自己产生认同。所以,“粉丝”关注微博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满足情感的自我需求,并在名人偶像和形象中找到自我认同。劳伦斯·克罗斯伯格曾撰文指出:“‘粉丝’对于某些实践与文本的投入使得他们能够对自己的情感生活获得某种程度的支配权,这又进一步使他们对新的意义形式、快感及身份进行情感投入以应对新的痛苦、悲观主义、挫败感、异化恐惧及厌倦。”换句话说,“粉丝”对偶像“评论”,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既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身我实现。关注机构官方微博和权威人士微博的“非忠实粉丝”虽然不像其他“粉丝”那样狂热,但也是为了满足自身对信息的需求而成为“粉丝”的,我国几个门户网站微博开通第2页1共10页以来,吸引了很多官方机构的入驻,这些微博上的信息无疑为关注它们的“粉丝”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同时也为“粉丝”节省了购买此类信息的人力和财力,而一些具有休闲娱乐特色的微博也为大众“粉丝”提供了茶余饭后的谈资。传统的“粉丝”群体和社团要获得有关“粉丝”客体的信息,通常需由第三方提供,例如借助电视娱乐节目、广播和报纸的娱乐板块,或者是“粉丝”团能够接触到的明星的领导层提供的消息。微博的产生无疑舍弃了第三方这一环节,“粉丝”只需通过关注名人微博,就可以即时接收明星发布的所有消息,甚至可以在明星微博下进行“评论”,这就给“粉丝”创造出一种与名人直接互动交流的错觉。“粉丝”在这种错觉之下认为自己与名人多了一层社会关系,是熟悉的双方的彼此关注。(1)下列对“微博粉丝”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微博粉丝”精通现代媒体技术,热衷于使用微博,以此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B.“微博粉丝”希望通过使用微博为自己获取名声和影响力,同时为大众建构生活的幻象。C.“微博粉丝”通过关注明星偶像的微博,接收信息或发表评论,可以得到貌似直接交流的其实是建立在心理错觉之上的快感体验。D.“微博粉丝”为应对自己遇到的痛、挫败、恐惧等,而把精力投入到微博上,为大众“粉丝”提供谈资。(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用微博以满足自己的社会、心理需求是“微博粉丝”存在与发展的主要原因。B.“微博粉丝”和传统“粉丝”都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在追星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认同。C.关注机构官方微博和权威人士微博的“非忠实粉丝”对“粉丝”客体的态度,通常比专门追星和“微博粉丝”要冷静务实。D.根据劳伦斯·克罗斯伯格的观点,“粉丝”对偶像的关注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调控自我情感的作用。(3)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A.微博天在逐渐改变人们的信息传播与接受方式,它对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会产生一定影响。B.与传统“粉丝”相比,“微博粉丝”明星造势的手段和途径更为多样,他们的力量与作用也会日益受到明星的重视。第3页1共10页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