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试卷(上海)(秋考)(答案卷)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11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2023年高考语文试卷(上海)(秋考)(答案卷)-初高中资料试题文库
2023年高考语文试卷(上海)(秋考)(答案卷)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积分
免费资源
THE END
【甲】盛谢您三年来对我班全体同学的悉心栽培。为了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乙】拟请您参加我们组织的毕业旅行活动,时间定于6月10日至15日,目的地是古都西安。【丙】如果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与我们同行,我们将不胜荣幸。【丁】由衷期盼您的回复。此致敬礼!高三(1)班全体同学2023年5月20日二、阅读(70分)(一)王散授写了一本关于进化论的科普著作,以下是某图书馆网站上关于该书的部分信息,包括图书目录、试读内容和读者评论三个板块。请阅读这些内容,完成3一7题。(16分)图书目录(部分)第五章适应方法论第一节监察修复:应对常见挑战第二节储备冗余:防范意外风险第三节学习:创造新知识和新技能第四节终极武器:用进化对抗进化第六章复杂组织方法论第一节复杂:进化的归宿第二节分工与协作:个体能力的有效叠加第三节对抗与博弈:组织内部利益的分歧与解决第四节细菌型组织:生物联盟的奇迹第七章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第一节进化、演化和退化:从用词看进化论第2页|共14页第二节社会达尔文主义:为何是错的第三节进化论和伦理学:人性自私吗试读内容①在生物学意义之外,“自私的基因”这个提法最大的问题是,它成了部分人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基点:既然基因是自私的,人又是基因的载体和奴隶,那么人的本能都是为了实现基因的自我复制,当然是自私的,即便有限的利他精神也无非是为了间接的利己。既然如此,我自私的念头和行为都是合理的,而且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就是损人利己。②这个观,点在生物学和伦理学上都站不住。③先说生物学。前文我们已经用神经细胞之间的合作、相互帮助梳毛的狒狒、小丑鱼和海葵的共生等例子证明,生物体在各个层次上都可以形成合作乃至共生关系。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这些关系的原点是自私的(实现自身的生存和繁殖)。但关键在于如何理解“自私”。“自私”的含义是只考虑自身利益而忽视他人利益,因而它不必然包含对别人利益的损害。公众号:语文教与学。根据含义,自私能分成三种情况:利己利人、利己不损人和损人利己。“自私的基因”中,自私更多是指前两种情况,而在日常生活中,“自私”指的往往是第三种情况。可见,生物学层面的“自私”概念并不能用来证明损人利己是合理的。④在伦理学层面,这个观点抹煞了实然(人类的本性是怎样的)和应然(人类的行为应该怎样)的区别。人类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确实有一部分是为了给我们的本能提供合理化的解释的,但我们也需要看到,还有大量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恰恰是为了对抗人性中的损人利己的一面而出现的。⑤有一个古老的道德问题,如果你有机会做一件损人利己的事,事后也绝不会受罚,你会做这件事吗?你认为该不该做呢?我想,大部分人未必抵抗得了诱惑,但也会认为这种行为是错的。前者是利己本能,应该正视,并用法律等手段去管控:而正因为有了后者一一认识到人性存在黑暗面,并主动過制和消解它一一人类才能形成如此庞大的社会组织,发展出其他生物无法企及的文明。⑥可能有人会说,既然道德观念是人类发明出来的,无关生物本能,也不像法律一样有强制力,我又何必遵从呢?⑦是的,每个人都有违反道德观念的自由,但他也要明白,这样做的代价是被排斥在人类社会生活之外。前文讨论过,生物之间的合作关系不光要有共同的利益基础,还要有在重复博弈基础上开展的约束机制。伦理道德和法律本质上都是维持人类社会生活秩序与合作关系的约束机制。⑧更广泛地说,料技和文艺也都是人类发明出来的,每个现代人都在享受科技和文艺进步的福祉。这说明进化而来的,符合生物本能的东西并不比人类发明出来的概念和规范更高明,后者对人类发展的贡献第3页|共14页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