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化学试卷(山东)(解析卷)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2010年高考化学试卷(山东)(解析卷)-初高中资料试题文库
2010年高考化学试卷(山东)(解析卷)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THE END
2010年山东省高考化学试卷多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7小题,年小题4分,满分28分)1.(4分)(2010山东)160和80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02与1802互为同分异构体B.1602与1802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0与180间的相互转化D.标准状况下,1.12L16O2和1.12L1802均含0.1NA个氧原子【考点】同位素及其应用【分析】本题考查了同位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阿伏加德罗常数等知识点.【解答】解:A、1602与1802是同一种物质,都是氧气,故A错:B、两种氧原子的电子数相等,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也相同,故B错:C、16O与80之间的转化,属于原子核的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C错:D、1.12L标准状况下02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含有氧原子数为0.1NA,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些基本的概念,做这类题目要细心2.(4分)(2010山东)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D.同温同压下,H2(g)+C2(g)=2HCI(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考点】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反应热和焓变: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分析】化学反应中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反应中既有放热反应,又有吸热反应,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大小,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总能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若是吸热反应则相反,化学反应速率取决于物质的性质和外界反应条件,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没有必然的联系,反应热只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大小,与反应条件无关【解答】解:A、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总能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若是吸热反应则相反,故A错:B、反应速率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没有必然的联系,故B错:C、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大小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大小,与反应途径无关,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故C正确:D、根据△H=生成物的焓-反应物的焓可知,焓变与反应条件无关,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该反应的△H相同,故D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着重于对概念的理解,注意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与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速率、反应条件之间有无必然关系,做题时不要混淆.3.(4分)(2010山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第1页|共13页B.HF、HCI、HBr、Ⅱ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从左到右依次减弱C.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D.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考点】元素周期律的实质: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离子键的形成.【分析】利用离子键的定义和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实质解决此题【解答】解:A、离子键是通过阴、阳离子静电作用作用形成的,静电作用包括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故A错误:B、同一主族,由上到下,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减弱,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故B错误:C、同一周期,由左到右,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非金属性增强,则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依次增强,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不一定为最高价含氧酸,故C错误:D、由结构决定性质,则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涉及化学键的定义、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等问题的理解和运用,对学生有较好的区分度,如:比较非金属性强弱必须依据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强弱,而不能错误认为是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等问题,此题为好题.4.(4分)(2010山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B.淀粉、油脂、蛋白质都能水解,但水解产物不同C.煤油可由石油分馏获得,可用作燃料和保存少量金属钠D.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用饱和N2CO3溶液除去【考点】乙烯的化学性质:苯的性质:石油的裂化和裂解:乙醇的化学性质: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淀粉的性质和用途.【分析】(1)乙烯含有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溴单质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苯使溴水褪色的原理是萃取:(2)淀粉、油脂和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水解的最终产物分别是葡萄糖、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氨基酸:(3)煤油可由石油分馏获得,主要成分为烷烃,性质稳定,密度比金属钠小,可用来保存金属钠:(4)乙酸中含有羧基,乙醇含有羟基,乙酸乙酯中含有酯基,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取代反应,例如: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是取代反应,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乙酸具有酸性,其酸性强于碳酸,故能与N2CO3反应.【解答】解:A、烯烃使溴水褪色的原理是加成反应,苯使溴水褪色的原理是萃取,故A错误: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蛋白质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故B正确:C、煤油来自石油的分馏,可用作航空燃料,也可用于保存Na,故C正确:D、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是取代反应,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乙酸能,故可用饱和NaCO3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故D正确:第2页|共13页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尤其要注意苯的物理性质,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可做萃取剂5.(4分)(2010山东)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相同C.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考点】硅和二氧化硅:氯气的化学性质: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钠的重要化合物.【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A.SO2是酸性氧化物,能够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B.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而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C.NO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D.因为新制氯水中含有HCI和HCIO,HCO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解答】解:A、酸性氧化物是能够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因为SiO2+2NaOH=Na2SiO3+HO,故A正确:B、Na2O和Na2O2元素组成虽然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它们与CO2的反应如下:NaO+CO=NaCO3:2Na2O2+2CO2-2Na2C03+02,产物不同,故B错误:C、NO在空气中易发生反应:2NO+O2=2NO2,故C错误:D、因为新制氯水中含有HCI和HCIO,滴入少量的紫色石蕊的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故D错误.故选A.【点评】该题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包括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重要氧化物,以及氯气的重要性质.这些物质的性质是学习的重点,也是考试的重点,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应重视教材中重要物质性质的学习、总结,该记忆的应强化记忆,才能避免错误发生6.(4分)(2010山东)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蒸馏水沿玻璃棒缓慢注入浓硫酸中B.配制溶液时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