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重庆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共100分)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一1N一140一16Na一23C一35.5C64Sn一119Pb一207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用胆矾炼铜B.用铁矿石炼铁C.烧结粘土制陶瓷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答案】D【解析】A胆矾的化学式为CSO45H0,由CSO:5HO一Cu,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反应A错误;B.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FO,,由FO→F©,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反应,B错误;C.制陶瓷的原料是粘土,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硅酸盐产品,C错误;D.四氧化三铁的俗名是磁铁,打磨磁石制指南针,只是改变物质的外形,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反应,D正确;答案选D。【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察化学反应的判断,涉及铜、铁的治炼,传统硅酸盐工业。【名师点晴】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本题以我国古代科技文明作为背景材料,将生活中的发明创造与化学连接起来,充分体现了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为同学们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打下基础,激发同学们学习化学的热情。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I的原子半径大于Br,HⅢ比HBr的热稳定性强B.P的非金属性强于Si,HPO4比H2SO3的酸性强C.AlO3和MgO均可与NaOH溶液反应D.SO2和SO3混合气体通入BaNO3)2溶液可得到BaSO3和BaSO4【答案】B【解析】A.非金属性B>l,则HBr比HⅢ的热稳定性强,A错误B.非金属性P>Si,则HPO4比H2SiO3的酸性强,B正确:C.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MgO属于碱性氧化物,与NOH溶液不反应,C错误:D.SO2在酸性环境中能被BNO2氧化成硫酸钡,则SO2和SO3混合气体通入第1页|共11页BaNO32溶液只得到BaSO,白色沉淀,D错误:答案选B。【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原子半径的大小比较,由非金属性强弱来比较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以及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的强弱,铝、镁、硫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名师点晴】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化学学习和化学研究的重要工具,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的非金属性和元素的金属性均呈现周期性变化,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周期律,氧化物的类别与性质,SO2、SO3的化学性质,氧化还原反应和硝酸盐的性质等联系起来,充分体现了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该题基础性较强,是每年高考化学的热点。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稀醋酸中加入少量醋酸钠能增大醋酸的电离程度B.25℃时,等体积等浓度的硝酸与氨水混合后,溶液pH=7C.25C时,0.1moL-1的硫化氢溶液比等浓度的硫化钠溶液的导电能力弱D.0.1 mol AgC1和0.1 mol AgI混合后加入1L水中,所得溶液中cC-=c-)【答案】C【解析】A酸属于弱酸,加入少量酸钠,c(CHC00)浓度增大,抑制了酸的电离,A错误;B.25℃时,等体积等浓度的硝酸与氨水混合后,恰好反应生成硝酸铵,属于强酸弱碱盐,H水解导致溶液呈酸性,PH<7B错误;C硫化氢属于弱酸,部分电离,疏化钠属于强电解质,全部电离,等浓度的硫心化氢溶液比等浓度的硫化钠溶液中离子浓度小,导电能力弱,C正确;D.AgC和AgI的K,不相等,c(Ag)c()=Kp(AgCI).c(Ag)c0)=K(Ag,0.1 mol AgCl和0.1 molAgl混合后加入1L水中,c(C)不等于cI),D错误;答案选C。【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酸碱混合溶液的PH判断,溶液的导电性和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名师,点晴】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平以及沉淀溶解平衡都属于动态平衡,平衡移动原理对它们均适用,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酸碱混合溶液的PH判断,溶液的导电性和沉淀溶解平衡等联系起来,这些均为教材中的核心知识,凸显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的重要性,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突出了主干知识,体现了知识的基础性。4.下列实验中,所使用的装置(夹持装置略)、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第2页|共11页NaOH溶液植物油reS0,溶液-NaNOA.观察Fe(OHD2的生成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NO溶液NH.C1和CaO独H,O乙醇和浓硫酸KMno混合液酸性前C.实验室制取氨D.验证乙烯的生成【答案】A【解析】A.由于F(OH田2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以需隔绝空气,用植物油隔绝空气,用长的胶头滴管插入NOH溶液的底部,A正确;B.容量瓶不能用于溶解固体,B错误;CNH,C受热分解,离开热源又会重新生成NH,C1,得不到氨气,且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错误;D.实验室制乙烯需要170℃的温度,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反应溶液中,且不能接触烧瓶内壁,并且该反应除了生成乙烯外,还可能有SO2等还原性气体生成,高锰酸钾褪色并不能验证乙烯的生成,D错误;答案选A。学科网【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装置、试剂、基本操作的分析与评价。【名师点晴】实验室制备物质必须首先明确该物质的性质,以及选择试剂的可行性,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气体的收集,一般应操作简单、安全,验证物质的生成还应考虑干扰气体的除杂等,将F(OH?的制备,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室制取氨气和乙烯联系起来,注重了化学实验基础,延续了近年高考化学实验考查的命题特点,陌生度较低。5.某化妆品的组分Z具有美白功效,原从杨树中提取,现可用如下反应制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X、Y和Z均能使溴水褪色B.X和Z均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第3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