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文科综合地理第I卷本卷共33小题。每小题4分,共132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完成下列问题。图423、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A.荒漠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4、图示地区有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贸易通道。该通道便捷地连接了()A.北美东岸与西欧B.东亚与南亚C.北美东岸与西岸D.西欧与南亚【答案】23.A24.D【解析】试题分析:23.从遥感影像中拍摄的海陆轮廓及地中海、河流等信息可以判断该区域为西亚和北非地区,该区域常年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或受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多晴朗干燥天气,所以形成的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对应之下的陆地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故A正确。24.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之间狭长水域为红海,红海是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贸易通道。其西北面通过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相连,南面通过曼德海峡与亚丁湾(印度洋)相连,是欧洲、亚洲(南亚)间的交通航道,是一条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具有成略价值。故D正确:考点:考查区域定位及区域地理特征。【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空间定位,根据该区域的纬度范围25°N-32°N和轮廓,判断该区域为埃第1页供9页及,从而确定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热点荒漠带:第2问,该地区作为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贸易通道,便捷地连接两个区域的判断,也是根据空间定位后,就能准确判断连接了西欧与南亚,其它三个选项都不符合条件。总体上,此难度不大,但对空间定位要求较高,这样也就要求学生平时复习过程中,对世界区域的空间定位加强训练。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下列问题。面积kr)6000国2003年S000▣2006年口2009年4000息2013年3000200010000.ra.maa.cm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城未刊用地25、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26、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D、生物多样性增加【答案】25.D26.c【解析】试题分析:25.该题认真分析图中各要素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林地面积是先增后减,而不是持续增加A错误;水域面积也是先增后减,但是变化不大,而不是不断减少B错误,未利用地面积也是先增后减,而不是持续增加C错误,图中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耕地面积持续下降,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占用大量耕地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故D正确。26,首先从上题分析或者从图中看出建设用地发生什么的变化,即面积持续增加,带来的影响应从城市化过程带来的影响角度分析。建设用地增加,使地表硬化,下渗量减少A错误,城市化过程使城市面积扩大,以及现代交通工具让住在较远处的人可以快捷地上班,居民平均通勤距离会变长B错误;建设用地增加,硬化地表,不透水地表面积所占比例增加,会增强城市热岛效应C正确:建设用地增加,会破坏地表,影响生物的栖息地,使生物多样性受损D错误。第2页供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