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地理试卷(广东)(解析卷)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2024年高考地理试卷(广东)(解析卷)-初高中资料试题文库
2024年高考地理试卷(广东)(解析卷)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THE END
2024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本试卷共6页,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984年以来,贺兰山东麓地区葡萄酒产业发展经历了萌发停滞()、缓慢发展()、快速发展(Ⅲ)和高速发展(V)4个阶段,葡萄种植面积持续增加,葡萄酒生产集群规模不断扩大且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如图反映4个阶段葡萄种植区自然要素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a有机质含量/(gkg)b.砾石含量%c.年均降水量/mmd年均气温/C阶段I阶段I阶段I阶段I4.3811.1206.49.93.920.0180.0J9.0阶段四阶段Ⅲ阶段四阶段Ⅲ1.1984年以来,贺兰山东麓地区新增葡萄种植区趋向()A.土壤更贫瘠地区B.黄河两侧平原区C.暖湿化加剧地区D.贺兰山高海拔区2.驱动该地区葡萄酒生产集群规模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有()①劳动力大量回流②政策支持与激励③肥沃的土地资源多④旺盛的市场需求⑤适宜的气候条件⑥企业示范效应显著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⑥【答案】1.A2.D【解析】【1题详解】据有机质含量在不同时期从阶段I到阶段V的数值体现是越来越少,说明整体葡萄种植区域的平均土壤有机第1页供14页质含量越来越低,而这四个阶段当地的葡萄种植面积持续增加,这说明贺兰山东麓新增葡萄种植区的趋向是向土壤更贫瘠地区方向拓展,A正确:据b砾石含量图可知从阶段到阶段V葡萄种植区域的砾石含量占比越来越高,而黄河两侧平原区土壤中的砾石占比很小,所以新增葡萄种植区不应向黄河两侧平原区拓展,B错误:据c年均降水量和d年均气温从阶段I到阶段IV的数值表现为年均降水量不断增加、年均气温以下降趋势为主,说明新增种植区域气候冷湿化加剧,C错误:葡萄生长需要一定的热量条件,贺兰山高海拔地区热量条件较差,新增区域不应向高海拔地区拓展,D错误。故选A。【2题详解】葡萄酒生产并不需要大量劳动力,且题目中没有信息表明有劳动力大量回流,排除①: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生产己成为宁夏的重要产业,自1984年以来葡萄种植规模和葡萄酒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与鼓励,②正确:据上题分析得知新增葡萄种植区域是向土壤贫瘠地区拓展,与当地肥沃的土壤资源多无关,③错误:葡萄酒旺盛的市场需求使得葡萄酒产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④正确:当地气候条件是相对稳定因素,且气候对葡萄酒生产过程影响较小,⑤错误:葡萄酒生产集群规模不断扩大,说明从阶段开始一些葡萄酒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了示范效应,影响力增强,从而使更多的企业投入到当地的葡萄酒生产,扩大了葡萄酒生产规模,⑥正确。故选D。【点睛】贺兰山东麓地区位于东经1054539”一106°27'35”,北纬37°43'00一3905'3"之间,地处世界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位于中带干旱气候区,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有效辐射为下垫面向上长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差值。如图表示2003一2012年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向上长波辐射(L↑)及其上大气逆辐射(L山)的月平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00士一长波辐射(L)一大气逆辐射(L↓)1200室101岳100090080023456789101112月份3.与7一9月相比,2一4月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之上的大气逆辐射值较低,主要是因为2一4月期间()A降水较多B.云雾较少C.地表植被覆盖度较低D.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4.根据有效辐射变化可知,一年中该地热带季雨林的林冠层()第2页供14页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