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历史试卷(四川)(解析卷)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2015年高考历史试卷(四川)(解析卷)-初高中资料试题文库
2015年高考历史试卷(四川)(解析卷)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THE END
2015年四川川高考文综历史解析(精编版)(教师版)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倾向的是()A.克己复礼B.礼法兼用C.民贵君轻D.选贤举能【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战国中后期”、“最能体现”,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克己复礼”,是春秋时期孔子的儒学思想,C项“民贵君轻”是战国时期孟子的儒学思想,D项“选贤举能”战国时期墨家的思想,三个选项都没有体现题干“思想领域融合”。进一步可知,“礼法兼用”战国味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思想主张,该思想即体现儒家与法家观点相融合,符合题干“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学科网【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中后期的融合·荀子的思想主张【名师点睛】本题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作为切入点,考向把握准确。百家争鸣前期表现为“争鸣”,后期表现为“合流”。而儒法合流成为战国中后期(注意从宏观上把握此时期的总体特征)一个基本的思想融合趋势。本题考向明确,题目简单,但涉及范围广(必修一、三与选修一“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思想文化”兼顾考查),考点较细,具体考查荀子的思想主张。平时在复习中要加强对春秋战国时期相关重要史实的把握,注重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2.“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隶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归纳、概括,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不同时期对中书、尚书令权力的描述“西汉为少府属官”“东汉隶属少府”“魏晋以来”“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可知,题干材料的核心,即在强调中书、尚书令地位的不断提高。A项“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与题干“而去公卿甚远”不相符合:“居真宰相之任“体现的是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的职权和宰相已经相差无几,但这并不能代表他们就是真正的宰相,B项错误:D项“三省制”不是题干材料核心内容,而且题干材料的第1页|共14页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