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四川卷)型综生物部分解析【总评】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生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整体的难度系数较大,题型较以往变化不大,但注重了实验的考查,有些题目比较新颖」本套试卷综合性比较强。(1)知识的覆盖面大,求知识江多能力比较强。多个小题中包含多个知识点,而且知识点的分布较为广泛,如选择题1,考查了物质运输、能量代谢、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2)用数学方法解答生物学的相关问题。如洗,以图像为炒体蓝点考查学生识图获取信息、用数学方法解答生物学生的相关问题的能力。非选择题以实验为兵、图像识别里点考查了生态与环境的相关内容。试题亮点: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体现得琳离尽致。非选择题9中密度处理小区富寿螺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和大小,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如非选择题10探究苯磺隆的降解机制实验的假设的确定,非选择11基因突变的类型推断的实验设计等。第I卷(选择题)1在生物体内,下列生理活动只能单向进行的是A.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B.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C肝细胞中糖原与葡萄糖的转化D活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水分子出入细胞的方式是自中散,当补界溶液大于细胞液时细胞细胞失水,当外界溶液小于细胞液时细胞吸水,A错误。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到下端,B正确。血糖浓度低时肝糖原分解,反之可合成肝糖原,C错误。ATP是在细胞中的含少~需求量大的化合物,可与ADP之间进行相互转化,D正确。考点:本题综合考查物质运输、能量代谢、动檀物主命活动的调节,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结构。2.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B.由氨基酸形成多肽时,生成物H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C.有氧呼吸时,生成物中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D.H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CO2还原成(CH2O)【答室】d【解析】第1页|共9页试题分析: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水在细胞中有两种行在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A正确。氨基酸脱水缩合时,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一H)与只一个氨基酸的羧其(一C0OH)相结合形成一个肽键,同时脱去一分子水,B正确。有氧呼吸时,生成物中H0中的氢来自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的分解和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C错误。光合作用光反应中产-生的[H用于反应中将C还原成(CH:O),D正确。考点:本题以细胞为载体考查生命的物质基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3.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结构。将牛的催乳素基因用P标记后导入小鼠的乳腺细胞,选取仅有一条染色体上整合有单个目的基因的某个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小鼠乳腺细胞中的核酸含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B.该基因转录时,遗传信息通过模板链传递给mRNAC.连续分裂n次后,子细胞中p标记的细胞占1/2t1D.该基因翻译时所需RNA与氨基酸种类数不一定相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细胞中含有DNA和R两种核酸,其中含有5种碱基(A、T、C、G、U)和8种核苷酸,A正确。转录是以DNA分子的一条为模板合成mRA,DNA中的遗传信息表现为RNA中的遗传密码,B正确。一条染色体上整合有单个目的基因(用P标记)的来个细胞,学科网连续有丝分裂次,形成2“个细胞;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其中只有两个跑甲含有中标记,子细胞中P标记的细胞占12,C错误。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有多种密码子:妈子的简并性,对应多种RNA,D正确。考点:本题重点考查了遗传信息的传适和表达及有丝分裂等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可题进行,释、推巴,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4.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检测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观察低温诱导的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B.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C用纸层析法提取菠菜绿叶中的色素和鉴定胡萝卜素提取粗品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低温诱导可使植物细胞中朵色体数日如昏,用改良苯酚品红对染色体染色进行显微观察,A正确。用健那绿可对线粒体染色,观察其在吧中的分布:而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B错误。用无水乙醇提取菠菜绿叶中的色素,再用纸层析法分离各种色素,对胡萝卜素提取第2页」共9页粗品进行鉴定也可采用的纸层析法,C错误。标志重法适合调查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广的动物,所以田鼠种群密的调查可用此法,而调查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只能甲取样器取样法,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实验方法或检测试剂内容,正确星理解实验原理及其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答案】B必【解析】权必试题分析: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紡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幼苗丙是杂种植株,其体内含有10+8=18条染色体,秋水仙素处理后的丁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36条),丁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故可观察到72只朵色体,B工。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而自然选择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C错误。戊是人工秀导形成的多倍体,与丁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是一个新物种,该新物种的形成不需要经过长期的地四阔离,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染色体变异及生物进化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6.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梳问题。将桑树和大豆分别单独种植(单作)或两种隔行种植(间作),测得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如下图所示(注:光饱和点是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需要的最低光照强度)。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28r桑树·凤作大豆+单作幸单作·间作158服4101520101520光照强度(×10aol·a,s)光服强度(X10mol·mg)A.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的呼吸强度均没有受到影响B.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均增大C.间作虽然提高了桑树的光合速率但降低了大豆的光合速率第3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