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生物试卷(湖南)(解析卷)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2024年高考生物试卷(湖南)(解析卷)-初高中资料试题文库
2024年高考生物试卷(湖南)(解析卷)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THE END
机密★启用前202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学本试卷共8页,22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准考证号条形码上的以上信息,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组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细胞膜上的脂类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耐极端低温细菌的膜脂富含饱和脂肪酸B.胆固醇可以影响动物细胞膜的流动性C.糖脂可以参与细胞表面识别D.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答案】A【解析】【分析】脂质可以分为脂肪(储能物质,减压缓冲,保温作用)、磷脂(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动物细胞膜的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促进性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产生)和维生素D(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详解】A、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高,容易凝周,耐极端低温细菌的膜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A错误:B、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其对于调节膜的流动性具有重要作用,B正确:C、细胞膜表面的糖类分子可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糖脂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问的信息传递等功能密切相关,C正确:D、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D正确。故选A。2.抗原呈递细胞(APC)可以通过某类受体识别入侵病原体的独特结构而诱发炎症和免疫反应。下列叙述第1页供20页错误的是()A.APC的细胞膜上存在该类受体B.该类受体也可以在溶酶体膜上C.诱发炎症和免疫反应过强可能会引起组织损伤D.APC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浆细胞等【答案】D【解析】【分析】抗原呈递细胞包括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详解】A、抗原呈递细胞通过细胞表面的受体来识别病原体,因此APC的细胞膜上存在该类受体,A正确:B、抗原呈递细胞吞噬病原体后,吞噬泡会与溶酶体结合,从而使该类受体出现在溶酶体膜上,B正确:C、诱发炎症和免疫反应过强时,免疫系统可能攻击自身物质或结构,进而引起组织损伤,C正确:D、浆细胞不属于抗原呈递细胞,D错误。故选D。3.湿地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是绿水青山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城市地区建设人工湿地可改善生态环境B.移除湖泊中富营养化沉积物有利于生态系统的恢复C.移栽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D.气温和害虫对湿地某植物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系统的自我组织、自我调节为基础,遵循着自生、循环、协调、整体等生态学基本原理。【详解】A、湿地具有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地等功能,在城市地区建设人工湿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A正确:B、移除湖泊中寓营养化沉积物,可改善湖泊水质,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恢复,B正确:C、移栽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适应,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C正确:D、气温等气候因素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D错误。故选D.4.部分肺纤维化患者的肺泡上皮细胞容易受损衰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第2页共20页A.患者肺泡上皮细胞染色体端粒可能异常缩短B.患者肺泡上皮细胞可能出现DNA损伤积累C.患者肺泡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可能增强D.患者肺泡上皮细胞中自由基可能增加【答案】C【解析】【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A、根据细胞衰老的端粒学说,染色体中端粒缩短,A正确:B、染色体中端粒缩短,会造成端粒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受到损伤,细胞活动渐趋异常,导致细胞衰老,B正确:C、衰老细胞的呼吸速率减慢,表明其线粒体功能可能减弱,C错误:D、根据细胞衰老的自由基学说,细胞代谢产生的自由基会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引起细胞衰老,D正确。故选C。5.某同学将质粒DNA进行限制酶酶切时,发现DNA完全没有被酶切,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限制酶失活,更换新的限制酶B.酶切条件不合适,调整反应条件如温度和酶的用量等C.质粒DNA突变导致酶识别位点缺失,更换正常质粒DNAD.酶切位点被甲基化修饰,换用对DNA甲基化不敏感的限制酶【答案】B【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酶具有特异性、高效性、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等特点。限制酶特异性识别并切割DNA上的特定位点。【详解】A、限制酶失活会使DNA完全不被酶切,此时应更换新的限制酶,A正确:B、酶切条件不合适通常会使切割效果下降,调整反应条件如温度和PH等,调整酶的用量没有作用,B错误:C、质粒DNA突变会导致限制酶识别位点缺失,进而造成限制酶无法进行切割,此时应更换为正常质粒,C正确:第3页供20页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