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卸载试卷上无效。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1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小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浙江云和梯田,虽然不及云南元阳梯田、广西龙胜梯田那般规模(洪大/宏大),气势雄伟,但却玲珑纤巧,别有特色。群山速迤,阳光扑面而来,俯瞰山中梯田,好似面对着一座宽大的露天体育馆。无论冬夏,太阳每天都(沿/攀)着湿淋淋(银闪闪/亮堂堂)、绿油油或金灿灿的梯子,从山间的水田里爬出来,正是清明时节,梯田已开始灌水,咕嘟咕嘟的流水声犹如。每块田池的边缘都留有缺口,一哇注满,便自动流入下一层里。,一哇哇平展展,好似神灵于半夜在山上放置的无数面镜子。天亮之后,整个山谷成了镜子创意博览会一孤形椭圆形拱形牛角形簧箕形…无数面镜子顺着山坡层层叠叠地镭展开去。1.中文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玲珑群山逶迤B.俯瞰金灿灿C.边缘层层叠叠D.椭圆博览会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宏大.沿亮堂堂B.宏大攀银闪闪C.洪大沿银闪闪D.洪大攀亮堂堂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节奏均匀的弹拨乐在梯田里蓄满水B.弹拨乐的均匀节奏蓄满水的梯田C.弹拨乐的均匀节奏在梯田里蓄满水D.节奏均匀的弹拨乐蓄满水的梯田【答案】1.D第1页|共19页2.B3.D【解析】1,试题分析:“椭园”应为“椭圆”,“椭圆”是专有名词,写法是固定的。本题中其他几个词语,“玲珑”易写错偏旁,词语的意思是,原指娇小灵活之意,指物体精巧细致,也指人灵巧敏捷,要注意辨识。“透遮”易写错偏旁,词语的意思是:蜿蜒曲折:拐来拐去。“府瞰”意思是从高处往下看,“瞰”不能写成“看”要注意辨识。“博览会”也是专有名词,写法固定,要注意记忆。层层器叠:形容层次繁多、错综复杂。“叠叠”不可以写作“迭迭”,要注意辨识。【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与往年相比题型有了很大改变,不再使用单独的字形考查题型,而是让考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完成错别字辨析的形式,指向更明确,难度较低。所选词语有两字词、三字词、四字词,与往年相比考点覆盖面有些缩小,设误点“园”与“圆”属于形近字、同音字,对于这类情况,可采用下面几种方法记忆:①字形辨识法②语义辨识法,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去掌握字形,不容易出错。③结构分析法,做到“字不离词”。④语境辨识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对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词语词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字形。2.试题分析:洪大:指大而有力:响亮。如:脉象洪大,声音洪大等。宏大:比喻事物的气势宏伟,巨大,如,宏大的志愿,规模宏大等。语段中形容规模,所以用“宏大”恰当。“沿”是顺着,“攀”是向上爬,因为是“梯田”所以用“攀”更符合语境。“亮堂堂”强调的是“亮”,而“银闪闪”强调的是闪光,有动感,有色彩感,所以“银闪闪”更符合文段中“水田”的特点。【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重点考查近义词辨析。采用的是语段阅读式填空,题型完全不同于以往山东卷近义词辨析类题目,指向明确,所选词语涉及动词和形容词,难度较低。做这类题目要注意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那就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活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本题所选词语“洪大”与“客宏大”使用对旬象不同:“沿”与“攀”词义不同,使用语境不同:“亮堂堂”与“银闪闪”词义的侧重点不同,考查比较全面。3.试题分析:第一个横线处所在位置是一个比喻句,从上文来看,本体是“流水声”,那么喻体应为“音乐”而不能是“节奏”,所以应选“节奏均匀的弹拨乐”。第二个横线所在的句子仍然是一个比喻句,这一处要求填的是本体,喻体是“镜子”,并且本体要符合“平展展”的特点,那么只能填“蓄满水的梯田”。所以答案应为D项。【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本题既考查选用句式,又考查语言连贯,是一道有点综合性质的题目。难度并不大。山东卷第2页|共19页已多年没有考过选用句式,此题的出现,算是一种回归,以语段阅读的形式出现,也是山东卷的一次突破。从连贯类题目的角度考虑,此题算不上新颖,难度偏低。正确解答这类题目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思考,那就是前后话题的一致性,陈述角度的一致性,内容前后的照应性,句式结构的一致性,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的合理性,意境的谐调性。本题中的两处填空都是从内容的前后照应角度命题,考生也自然可以从这个角度解答。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新闻发布会上,他讲话仅用了八分钟,简介明了,新闻性、针对性强,没有一句穿靴戴帽的空话套话。B.联合国大会曾经两次召开会议,讨论是否应该废除死刑的问题,但因各方立场南辕北辙,讨论无果而终。C.本届展销会邀请到了安徽、浙江、上海等地知名企业,湖笔、宜笔、徽墨、宜纸、歙砚等文房四宝济济一堂。D.写一篇小说并不太难,但要想让自己的作品在擢发难数的小说中引起读者广泛关注,就不那么容易了。【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穿靴戴帽:比喻在写文章或讲话中套用一些空洞的,例行的政治说教。因多在开头和结尾部分,所以说“穿靴戴帽”。此处使用正确。B.南镜北撒: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此处不合语境。C.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不能形容物品。对象不当。D。耀发难数: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对象不当,感情色彩不当。【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本题采用的是独立辨析形式,题型稳定,指向明确,难度适中,选项设置命题,考点比较全面。四个选项所考查的成语都是学习生活中常见常用易错成语,A项“穿靴戴帽”是一个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考生要注意,现在只使用其比喻义,而不能误解成字面义:B项“南辕北辙”易被理解成强调某种不同,是一个容易用错语境的成语,本题的设